展评 CRITICS’ PICKS

胡昀,《原地》,2017,装置,感光相纸,打孔有机玻璃.

西安

胡昀:我们从未离开过

OCAT西安馆 | OCAT Xi’an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北池头一路南段
2017.03.04 - 2017.04.09

对于外来者,西安呈现出一系列的废墟、遗址、文物陈列,它们稳定,被表现为价值久远的珍宝或某种文明程度的物证,由此替代、抹除、否定了历史的真实状态,如同作为终点的结论否定了思想或行文的过程。作为OCAT西安馆“西安角”项目邀请的首位外地艺术家,胡昀带来一种处理历史与展示的不同方式。

《原地》(2017)延续艺术家2012年“我们的祖先”与2016年“叙事病”展览中的元素,艺术家祖父一生的照片被选出十组翻拍,经暗房显影后不作定影处理便暴露于自然光中,影像显现与消失的过程并非展示的内容,观众能见到的只是大小参差、高低错落的空白相纸。20世纪初美国探险家Robert Sterling Clark率领科考队在中国西北部的考察路线被简化,成为打在展柜有机玻璃表面的一串空洞,每个空洞都曾意味着对于未知地区的一系列观测和数据搜集,连成悬浮在相纸上空的星座,暗示着历史、地点、命运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人生命、历史进程、大型项目共享的徒劳。

《我们从未离开过》(2017)涉及陕西作为中国卫星监测与回收基地的角色,以表现卫星回收的新闻图片为素材,将图中卫星残骸涂成黑色,抹除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无用之物,却又以浓重的黑色引起观者注意。展厅角落的一堆煤炭与此呼应,称为《遗骸》,亦关乎无用,却也可被理解为某种未开始的状态——煤炭蕴含不可见的能量,有尚未发生作用的能力。《星座》(2017)则将这种无用与大型国家工程相联,观众将有星座图样孔洞的纸带穿过音乐盒,播出《东方红》的乐曲,若误将纸带反置,听到的则荒诞如实验音乐。这源自艺术家参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经历,在那里,他得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功能只是向外太空播放一曲《东方红》。

《星》(2017)运用3D扫描及一系列用于航空的尖端材料与高精度造型技术,对艺术家祖父年少时在上海法租界的工厂工作时阅读过的一册《西行漫记》进行重塑,以用于国家大型工程的材料与技术重新诠释个人年少时想象西北解放区与共产主义的精神源泉,有过度的无用感,却也可能不足。书上放置着艺术家购自eBay的陨石,一枚无用之物,曾于15,000至20,000年前穿越大气层,经过中国西北,落在蒙古与俄国的交界。那时,人类的历史还处于未开始的状态,陨石的路径却正暗合该书的英文标题“Red Star Over China”。这块陨石含镍量高,剖面可被打磨成镜面而不锈蚀,每个个体在历史中都很像这块陨石(是过客,是镜面),也像《原地》中有影像显现又消失的感光相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