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冯冰伊,“你一生的故事 II”展览现场,2017.

武汉

时间篝火/让晚风送走昨日的梦/你一生的故事 II

剩余空间 | SURPLUS SPACE
武汉市宏图大道8号武汉客厅F栋穆金文岸2层
2017.06.24 - 2017.08.14

武汉剩余空间的第十个展览事实上是三个彼此独立的个展:黎卓华的“让晚风送走昨日的梦”,张文心的“时间篝火”,以及冯冰伊的“你一生的故事 II”。三张由艺术家设计的海报已全面展示出一种丰富性,这种丰富性既独立于剩余空间,又共同形成了一个“整体”:类似于某种拼贴,但观众也马上意识到这种拼贴并不朝向一种“共同”,而是刻意“破碎”化与区隔的结果。三个个展的安排让观众得到一种“展览空间好大”的错觉,但这种错觉的“正面”意义同样显著:三个坚实、独立、完整的个人展览是三位艺术家长期创作的有效延续,展示了一种确切的开放态度,探索了展览空间的诸多可能性。三个展览中的所有作品都是在2017年完成的。

第一个展览是张文心颇为复杂的“时间篝火”,其中有多通道影像(《摘录:有关一次不一定的征途 》)、动画(《内存腐蚀》)、喷绘(“空间中的薄片”系列)、灯箱(《在波纹中醒来》)等,创作媒介的多元、作品规模与空间的关系带来的压迫感让人晕眩,而艺术家对于声音及音乐的关注也加强了这种感觉——展出的三件影像/动画作品均具备由声音艺术家专门创作的音乐或声音片段。在这个意义上,声音似乎是比“时间篝火”更为全面而剧烈的因素。艺术家对于一种特定而带有强烈几何、数码科技意味的“原初的沉浸景象”(火)的探索,以一种有力的方式驯服了这景象,鼓励观众重新思考历史的结构性议题:这种“时间篝火”本来就是更接近声音,而不是图像。

第二个展览“让晚风送走昨日的梦”是黎卓华讨论流行文化审美及其叙事手段演变的尝试,展览中的全部四件作品均是为了此次展览全新委任的创作。与展览同名的大型单屏影像作品是不同时期洗头水广告片段的集合,对于今天的观众而言已算是非常保守的电视媒介及其对人的身体造成的直接影响——“如此这般的头发才是好的”——以及巨大日用品企业(以联合利华为代表)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在此都清晰可见。展览中另有两张代表了艺术家长期绘画实践的小型作品,以及一件有趣的装置《如潮汐涨退》:这是一个在高处的洗手池,观众走上两阶楼梯后便可看见洗手池中的一根头发——所有长发人的噩梦。黎卓华的展览频繁地使用玻璃砖以分隔展场空间,这和展览主题及审美的时代特性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最后一个展览是冯冰伊的“你一生的故事 II”,常基于半虚构文本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此次选择了加拿大人格兰杰· 泰勒(Granger Taylor)的故事:1980年,加拿大人格兰杰在1980年给他的父母留下了自己的所有财产以及一张字条,上面的内容是:“你们看到这张字条的时候,我已出发去登船了,就是外星人的飞船;此前反复出现的梦境提示我,我将会开始一段为期42个月的星际航行,去探索浩瀚宇宙,航行结束之后就会回来”,之后便永远地消失了。冯冰伊根据这个故事进行研究,创作了四件作品。单屏影像《无姓之人》尝试直接用自行拍摄的素材与网上找到的片段重构格兰杰的消失,给予这个不可置信的故事以希望;《冲突的部分》和《同一条河流》则从不同的侧面指认了格兰杰事件的日常属性;以文献形式呈现的《图像序列》则迂回地给予整体研究添加了一种带有戏谑意味的沉重感。

三个展览之间隐含的线索是历史特性:冯冰伊的故事发生在80年代初,黎卓华关注的审美演变及电视流行文化在90年代最盛,而张文心的展览则直接与00年代乃至更近的对于虚拟现实的期待有关。而如果将三个展览的题目合并在一起,“让晚风送走昨日的梦/时间篝火/你一生的故事 II”仿佛是一首短短的小诗。出于非常个人化、积极的理由,三位女性艺术家轻易地跳脱出身份政治或地缘政治的窠臼,并同时指出:解决巨大而紧迫问题的方案永远不是简单与统一的,这些艺术实践指向的不是一种歌舞升平,而是一种尽管迂回却异常有效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