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金浩钒,“常温”展览现场,2019.

上海

金浩钒

Vanguard Gallery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4号楼A座204
2019.05.24 - 2019.07.28

画家金浩钒也是深圳当代艺术团体啾小组的成员。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为根据地的啾小组,享有得天独厚的考察都市生活的地缘条件。小组的创作意识专注疯狂背后的虚无。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产物,40年来,这座城市一路狂奔,啾小组将城市急切的情绪——或者也是整个中国步入现代化的缩影——放大至令人不安的程度。在2019年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中,他们带来了新作《瞎B牛》,一座玻璃钢雕塑,雕刻了一只昂首挺进的牛。似乎为了催促或逼迫,它的肛门被塞入红色鞭炮,眼睛已经被被顶出眼眶。这件漫画式的作品取材于深圳市委大院的雕塑《孺子牛》,由广州雕塑家潘鹤塑造,象征着深圳改革开拓和脚踏实地的双重性格。

金浩钒的画并不常见,近几年只是在艺博会中零星露面。批评家很难在他工作室多年积攒的绘画中总结出一条明晰的线索。艺术家似乎不厌其烦地调整自己的绘画风格,以找出精确切入点,让作品既不会丧失对时代脉搏的敏感,又能在绘画的领地中立足。但是,他近期的画廊个展“常温”出奇地完整。展厅的墙面部分被刷成军绿色、浅灰色和接近于电脑蓝屏时的群青色,与绘画中近似的颜色相通。他绘画的对象既包含家中常见的乏味事物,也类似屏幕上的数码图像。《蜗牛》(2018)中的灰色皮肤人物,肚皮贴地,前臂交叉,头部微微转向右侧,下半身极不自然地笔直向天空伸展,似乎要将他折断。他背后的空间分为三块,左边和中间两块切割了黄色蜗牛壳,像是由不同色彩配置的显示器导致的色彩偏差。在画面的右端,画家仿佛在描绘室内的拐角,向画面深处延伸,沉重的色调与左侧的绿色和蓝色——早期windows系统自带的屏保中,这两种鲜亮的颜色常常出现——构成平衡。画中地面上的暗示着铺设走向的方格,却让观众的感知在Photoshop中的空白图层或是散发出刺鼻胶味的地板革之间摇摆不定。

啾小组让诸如《孺子牛》一类视觉经验愈发贴近于自身体会到的经验,或者说,让现实贴近现实,并从这一过程中激发出观者的视觉陌生感。三位青年艺术家为现实赋予的观点并非是自然主义,也不是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之上,他们的创作是发表意见的场域,暴露出刻意的刺激感。与这种集体创作时的逼近姿态相反,对金浩钒而言,当他拿起画笔时,他需要安静、散漫的工作室作为他与“现实”的缓冲地带,让各种激烈的情绪懈驰下来,留以备用。他并非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信仰者,却对表现性的、“出效果”的绘画方法不以为然。在“常温”中,金浩钒常用的手段是采用不同的笔法,将绘画堆积成层层覆盖的图层,以制造一种分离感。在《知觉-2》(2018)中,前景的手指的体积感,与平涂的背景泾渭分明。在较大尺幅的绘画中,如《暂停》(2018)、《远走》(2018)、《继续》(2018),这类层次的冲突更为明确,也更复杂。这些不尽和谐的声音透露出艺术家内心深处难以测量的起伏。经由缓冲和沉淀,他的绘画与现实生命处境具备形式上抽象的勾连。

“常温”中的绘画持续地透露出不安定感。从《凝固-1》(2018)中苦笑的圆脸,到歪歪扭扭、几近崩塌的汉字(《安》,2018),结构上的扭曲营造了一种无理性的氛围。“不远处”系列的四幅画中,柱子反复出现,阻碍了观众向前探望的目光。区别于画面深处恍惚的景致,四段柱子被描绘得格外清晰,似乎在凸显视野范围内无法避免的盲区——惹人心烦,却无法规避的阻挡。而在《容器-1》(2019)和《容器-2》(2019)中,暗示意味被消减,画家似乎在形式和语言问题中摸索,以完成一幅静物写生。通过线条、层次、体积感和多维度空间的调度,画面最终令人惊叹地处于稳固的状态,消化了单个绘画元素中潜藏的骚动。这种处理方式渗透到“常温”中其他作品的构架之中,仿佛在宣告:无论艺术家脑海和周遭如何翻腾,这还是一场冷静的绘画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