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正如金钱不过纸造, 展览也就是几间房”展览现场,2014-2015.

上海

正如金钱不过纸造, 展览也就是几间房

奥沙画廊 | Osage Gallery
上海市徐汇区漕溪路251号望族城5座101室
2014.11.20 - 2015.02.28

本次展览共有一楼与地下二层展场,作品密度相当高,却没有霸道的投影或装置挡住去路,“强索关注”。波兰女艺术家柳思雅(Marysia Lewandowska)、胡昀、李然与龚建华的作品构成了“前言墙”,似乎建立起关于美术馆体制的日常印象。周子曦的《对不起,我不知道》(2001)却充当了一个转折,将前言墙与大厅联系起来,进入了“非体制”——艺术家自我组织的线索中。大厅中余友涵的《抽象拼图:上海》(1986),Banal的《危险地带》(2014)与NSK的北京大使馆计划等作品使用相当朴素的方式——展柜展示或是挂在墙上。3ply的重印将96年“上海国际传真展”重现在当下语境中;胡昀则将自己放得很低,重制当年的3件作品,将“当下、历史、历史中的当下”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很微妙。相对照的,施勇很诗意的缅怀着一个个往昔项目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到前辈艺术家的诚意。

我们需要怎样的知识生产?区别于其他的展览,本次展览将策展人比利安娜(Biljana Ciric)的思考作为核心线索,更具体的说,她早期的策展实践和她近期整理出版的《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梳理上海当代艺术发展历史的文本——作为展览的起始点。策展人给艺术家的命题作业,通常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这次却是一段历史,一次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曾经让过去一代人吃过苦、伤过心、欢欣鼓舞过的原有命题再次出现,对于后出生的艺术家而言,是一种继承式的知识生产。诚如陈光兴在“人间思想”论坛上说的,很多历史上的问题只是暂时的被掩盖,依然会不断的再次冒出来,该解决的问题终归是要被解决。每代人都很骄傲,都自认为自身是唯一的,这导致代际间的交流甚至比跨国、跨种族的交流更困难。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压迫很难摆脱,而为了摆脱压迫,下一代又往往采用矫枉过正的办法。

六十年代开端的”体制批判“变得越来越冠冕堂皇,移植,转变,重建,戏侃美术馆或白立方(White Cube)的手段变得越来越陈旧单一。狭义的体制批判已经失去了批判力量,变成了一种固定技法。在失去了有批判力的方法论的当下,比利安娜谨慎的展开她的学术面向,或者说历史状态,即回到最初:“正如金钱不过纸造,展厅也就是几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