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杨福东,《天色·新女性II》,2014,五频影像装置,12分05秒-15分48秒.

上海

杨福东:南辕北辙

余德耀美术馆 | Yuz Museum Shanghai
中国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丰谷路35号
2015.09.01 - 2015.11.15


展览“南辕北辙”在说明除了地域上的南北外,还有艺术家杨福东的两种创作形态:以美术馆一楼和两楼作为明显分界,一楼的两部更为偏向纪实,二楼的图像则隶属虚构的幻想世界,分别被称作为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事实上两种影像并非“南辕北辙”,在前言中,我们得知杨福东更加关注“艺术的宽容而非媒介限定性”,的确也不难看出,是直觉和感性一直驱动着他的拍摄。他处理现实题材与处理虚构意象的方式是相似的:抽象化,审美化。

一楼的两部录像作品都摄自北方,《雀村往东》(2007)拍的是艺术家老家的乡间日常,而《青·麒麟/山东纪事》(2008)将镜头对准了石矿工人劳作的场景。杨福东说他对“伪纪录片”形式感兴趣,一种拍摄语言开放的“纪实”影像。在杨的镜头中,移动影像(影片)与静止影像(摄影)似乎成为同一种媒介:取景,找到“完美”构图,拍摄,长方形镜头外遗留下了什么并不重要。上二楼,录像与摄影的亲密不减,与戏剧的碰撞显现。在《第五夜》(2010)中,数名衣着鲜亮的女人和憔悴的男人作为“主角”在一片空地上徘徊游走,我们不知道他们焦虑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关系如何。背景里有马,有打着铁的工人,集体主义时期的楼房等等,这部作品似乎透漏出一个典型的杨福东式美学:在年代混乱的天地里,所有主角都沦陷于“迷失域”(limbo),丧失了记忆、个性、理智,所有身份都暧昧,所有边界都模糊。

杨福东常被赞誉刻画了“知识分子的情怀”,但这次的作品中,因为出场人物身份暧昧,“知识分子”始终没有现身——至少画面中没有找到这些人是知识分子的证据,但“情怀”却无处不在。事实上,情怀弥漫在一楼二楼所有空间中:对荒凉的情怀、对复古的情怀、对战争的情怀,以及对女性的情怀。在多屏录像《天色·新女性II》(2014)中,相貌姣好的年轻女子们身着泳衣,被置于世界尽头的“仙境”,她们玩耍,互相嬉闹,在水池里湿了身,加上影像中不断出现的稍微有点“邪恶”的女性意象:蛇、爬虫、开口带齿纹的海螺,景象美得太像一场宏大绚烂的性幻想。艺术家说“新女性”拍的是女人的秘密以及她们收到的神秘礼物,然而无论是在《天色·新女性II》还是在《关于与一切未知的女孩:马斯瑟》(2013-2015)中,女人被赋予的,仅仅是不加修饰的男性凝视(male gaze)而已。

或许有人坚信杨福东的艺术与其“对美的把握”可以超越一切言语可议论之事,策展人巫鸿认为“杨福东和整个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有点若即若离”,的确,他的作品触及到的几乎都是前现代的语言:符号、美感、意境。抽象化后的图像并没有将解读和感受开放出去,而是越来越窄了,因为毕竟只是关乎个人情愫。对个人情愫的追诉一点都不罕见,甚至因为“艺术的宽容”而无处不在,杨福东将它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