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迎

  • 童义欣:纽约市钓鱼之旅

    在海外钓鱼,可以是旅人用全球统一生命运动的途径来亲近陌生化本土、寻求野趣的好方法,如林语堂说“人生何事不钓鱼”。但是童义欣在纽约布鲁克林区NARS基金会的个展叫做“纽约市钓鱼之旅”(NYC Fishing Trip),而不是“我在纽约钓鱼”。“旅”掩饰了展览中艺术家本人钓鱼证据的缺乏:展出的多个视频中,他不是在采访河滩上的人,就是在修剪一棵倒在垂钓点的树,总之没在钓鱼。香蕉的图像和有着类似斑驳感的鳟鱼照片快速切换,辅以无名色情片欢快的小调,投影墙上咕咚作响的水下景象,被视作天然的垂钓MTV。在这个毗邻海滨的不起眼的空间入口,城郊拾得的厚纸板装置《鱼鳞III》(2017) 由纱线悬挂于天花板不停旋转,如果动点心思,也可透过它稀疏的网状结构欣赏被分割的展场风景(其实根本是无风景,连预期中的“童式形式主义”也没有)。欣赏童的趣味怕是需要充分的无聊感才能汲取出真正的乐。

    或许童义欣仅仅是把“去钓鱼”当作方法,旅途的过程重于“是否钓到鱼”的结果。但这听起来太过像是对“城市边缘废墟”的研究,幸亏艺术家尚未宣称自己做的是社会地理学,只有展览的新闻通稿尝试解读成此。在《纽约市钓鱼之旅——灌木丛的前面有水》(2016)近五分钟的录像内,童义欣手持相机一路小跑穿越一片葱郁的灌木丛寻找水源,镜头的晃动配以用黑人rap音调剪辑的纽约鱼种“报菜名”,直到水源近在眼前,这个机器生成的rap才停止,好像钓鱼之旅也完成。最具政治玩笑的手机录像作品《纽约市钓鱼之旅——从美国国旗到钓鱼去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