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 Fialho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06.20

    亲民价

    艺术世界是一场旅行。在这个惠特尼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在希腊和卡塞尔同时设立展区的卡塞尔文献展、以及明斯特雕塑展全都撞到一起的“超级艺术大年”里,就连最经验丰富的艺术旅行者也会觉得跟上脚步有些吃力。

    上上个周末,从卡塞尔文献展看展归来的人和正要去苏黎世和巴塞尔的人开始聚集到明斯特,这是德高望重的明斯特雕塑展自1977年首次创立以来的第五届展览。每十年,新一批委任雕塑作品被安置于城市的公共空间中——雕塑展的这种独特模式将整座城市变成了一场引人思考的公共艺术寻宝游戏。展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两位创始策展人:克劳斯·布斯曼(Klaus Bußmann)和卡斯珀·柯尼希(Kasper König)。上上周六,在LWL州立艺术与文化博物馆(LWL–Museum für Kunst and Kultur) 摩肩接踵的开幕庆祝仪式上,柯尼希特意邀请布斯曼上台接受观众们热烈的欢呼。

    四十多年前,布斯曼请柯尼希担任一个现代雕塑展览的单元策划,这个展览后来变成了我们如今所知道的明斯特雕塑展。展览缘起于当时明斯特当地报纸对于乔治·里奇(George Rickey)的动力雕塑《三个旋转方块》(Three Rotating Squares)的大肆批评,人们无法接受雕塑的抽象性,两人因此计划用一场教育性的展览改变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布斯曼对我说:“我们试图让明斯特居民接触国际艺术界,把本地的活动做到最高水准。1977年,喜欢这件雕塑作品的似乎只有卡斯布和我两个人,当时的大学生们甚至试图将克拉斯·欧登伯格(Claes

  • 画布城市:黄马鼎的涂鸦艺术收藏展

    如果说去年十月,皇后区的涂鸦圣地5Pointz全被刷白一事说明了一切,涂鸦文字稍纵即逝的形式仍然能引起房产拥有者和房产买卖的兴致。更有远见者当属艺术家黄马鼎(Martin Wong),他将四面八方网罗的涂鸦作品收集在一起,这些涂鸦,出现在画布上,纤维板上,木头上,门上,一切可以写写画画的材料上。黄马鼎的目标是成为“涂鸦艺术的艾尔伯特•巴恩斯(Albert Barns)”,1994年将他的收藏捐献给了纽约城市博物馆。“画布城市”初次向公众展示了这些材料。

    展览中最早的条目之一是1970-72年的标识收藏,这些都是在涂鸦艺术随处可见的时候编撰的,表格上面是几乎一百名前卫创作者的标志性笔迹。能看清的标语有Super Strut and Flint, For Those Who Dare; 言不由衷和虚张声势的姿态皆为涂鸦标识化的主题所在。1981年,大都会交通管理局采取了一些“清理”城市的举措,在列车轨道附近装上了铁丝网,让警犬巡逻。Lady Pink是为数不多的女性涂鸦者,1982年自画像《涂鸦之死》,也证实了政府在清理城市中所做的一切对涂鸦艺术产生的影响。艺术家裸体站在成堆的喷雾罐上,悲哀地指着身后经过的一列白色的涂鸦列车,这个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座城市在走向中产阶级文明中,却产生令人窒息的沉闷感。

    1989年,纽约市长艾德•科赫(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