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所罗门 | Andrew Solomon

  • 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

    真是很奇怪,直到不久以前,人们还普遍认为那些看上去似曾相识的东方作品是西方当代艺术的派生物,而那些看上去不能让人联想到任何西方同类作品的东西则流于肤浅和幼稚。1994年,亚历山大•门罗(Alexandra Munroe)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策划的展览《天空下的尖叫:1945年后的日本艺术》首次以大型美术馆展览的形式纠正了这种偏见。就连《纽约时报》都惊奇地赞叹“如果你过去认为日本当代艺术是兑了水的西方现代主义,这次肯定会大吃一惊。本场展览中的很多艺术家在一向被欧美艺术界视为主场的风格领域——观念主义,行为艺术,身体艺术——堪比先驱”。在蔡国强占据大都会屋顶,草间弥生进入高古轩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起十五年前的那场展览当时看起来有多么奇异。

    最近,门罗本人对以前那场展览做出了某种回应——《第三头脑:美国艺术家对亚洲的沉思,1860-1989》基本上是过去的倒转。《天空下的尖叫》让人们看到西方边界以外的亚洲也有现代艺术想象力存在,但“第三头脑”却展示了西方现代主义至少有一部分最初诞生就是在该边界以外。我们不再将亚洲当代艺术贬低为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抄袭,相反,如今我们必须考虑的现实是,从某些方面讲,西方现代主义剽窃了亚洲的理念。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门罗必须越过浮世绘色块和小型宝塔结构这类迷人的东方主义——这些东西与其说是观念上受到亚洲艺术的影响,不如说是纯粹从视觉角度出发的挪用。《第三头脑》提出,尽管书法笔画为若干美国艺术家提供了技术上的灵感,其更大的影响还在于模糊了语言与视觉形象之间的界线。另外,虽然梅乐蒂斯•蒙克(Mered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