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维斯·迪耶(Travis Diehl)

  • 采访 INTERVIEWS 2023.10.16

    亨利·泰勒

    亨利·泰勒(Henry Taylor)是那种随心所欲的艺术家——把屎玩意儿都糊上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大家都说他按直觉行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在用心处理自己的创作主题:都市生活、黑人生活、艺术家的生活。无论是树状的拼装艺术,还是把城市沙土带进展厅的装置,或是(他最擅长的)具象绘画,泰勒对待世界和人的方式都不是作为一名远远的旁观者或“人类的学生”,而是作为一个充满共情的人,一个同样生活在此的人。我和泰勒电话采访时,他还在忙他的大型作品展“B面”(B Side)的布展工作,该展览先是在泰勒老家洛杉矶的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展出,现已巡至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与此同时,泰勒的另一场展览“从糖到屎”(From Sugar to Shit)正在巴黎豪瑟沃斯画廊展出,展期至明年1月7日。 

    之前在MOCA的壁画真是突发奇想。我在想我关于黑豹党的皮夹克装置。然后想到了“森林”(forest)这个词。我把这个词打散,得出了“为我们”(for us)。我觉得作品应该始终是“为我们”做的东西。今天,洛杉矶很多有色人种,非裔美国人都没法在公园玩儿了,你去公园,他们就砍树,这样才好监视黑人。现在你看到很多人都跑去停车场玩儿,因为他们没地儿聚。所以我画的就是树啊路啊这些东西。非常简单的画。

    你想想。我在一家精神病院当了十年的心理护士,照顾那些精神上有疾病的人,躁郁症,妄想症。我在洛杉矶市郊长大,但每次去Skid

  • 影像 FILM & VIDEO 2022.05.09

    暗涌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小说《白鲸》(Moby-Dick)著名的第42章“鲸的白”(The Whitness of The Whale)将一小段关于白种人的论述偷偷塞进了小说精心设计的整体种族叙事中。梅尔维尔的小说出版于1851年,展现了美国内战前几年的种族图景。这幅图景完全地、悲剧性地归属于“现代”——以至于170多年后,对其主题相对浮光掠影的处理仍然具有不可思议的分量。也就是说,曾吴(Wu Tsang)新的剧情电影《白鲸;或鲸》(Moby Dick;or, The Whale)——还是保留了小说中那种在光亮与黑暗间令人晕眩的摆动。对于梅尔维尔小说中的叙述者来说,鲸鱼的白色是真正的恐怖——颜色和光线构成的可怕整体,但它的不在场也令人毛骨悚然。白色和黑色,鲸鱼和大海,构成了崇高的双面。故事结尾处优雅地反转,猎物向捕猎者复仇,裴廓德号(Pequod)的异托邦是人类等级制度、食物链、指挥系统、种族变异偏见和法律的颠倒、震荡和混杂。

    曾吴这部由索菲亚·阿尔玛利亚(Sophia Al-Maria)撰写剧本的作品被标榜为无声电影,这部分属实——以实玛利、魁魁格、埃哈伯等人的对话均以字幕的形式展开。现场室内乐团演奏卡罗琳娜·肖(Caroline Shaw)和安德鲁·叶(Andrew Yee)的作曲,伴随着咯吱作响的木头声和滚滚雷声。不过这部电影有着当代的框架:由理论家弗雷德·莫顿(F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