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 (Lee Ambrozy)

  • 深圳第七届雕塑双年展

    今年的雕塑双年展构建于已然国际化的传统之上,往届的参与者包括了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第四届),奥拉弗•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以及瑞克特•蒂拉瓦尼加(Rirkrit Tiravanija)(侯瀚如与皮力策划的第五届)等国内外的重要艺术家。这次的参展名单接近于50人,在规模上远远超过了往年,也反映出三位策展人刘鼎、卢迎华和苏伟的策展雄心。或许由于卢迎华的介入,本届双年展尤其受到了来自国际的关注——这多少得益于卢本人的履历,她是54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五位国际评委之一, 也是目前正在筹备的、今年九月开幕的光州双年展的六位女性策展人之一。

    此次的策展三人组刚刚总结了“小运动”的展览,一个与之相关的、方向广泛的展览在2011年年底在同一所美术馆中展出。雕塑双年展继承了“小运动”中大量的知识和资源,虽然后者侧重于“自我实践”,本届双年展关注的则是“个体实践”或个人精神。展览被命名为“偶然的信息”,副标题“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清楚地鼓励观众将每个艺术品作为一个单独的单元、一个独立的对象看待。

    展览囊括了近50个在背景和年龄上跨度极大的艺术家,被分为几个不同单元。第一部分“不期而遇的遭遇”,界定的是90年代在国内艺术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性的艺术大作,如顾德新的捏生肉的系列“1996年8月26日”(1996)中的一部分,以及或王功新的 《布鲁克林

  • 论隋建国在佩斯北京的个展

    迄今为止,隋建国的所有作品都显示出同时代艺术家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即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症(也叫“多重人格障碍”)。虽然这次展览并没有被定位为回顾展,但却展出了这位生于1956年的艺术家二十五的艺术创作中所有重量级的作品,将这些渗透了“禁锢与挣扎”基调的作品进行了重新的回顾。

    这场展览在不少地方都引用了古典英雄主义的作品典故,例如,他对米开朗基罗《垂死的奴隶》和《被俘的奴隶》的再演绎,奴隶们被穿上了中山装。而他对英雄雕像这一传统的暗中指涉,体现在《盲人肖像》(2008)中,这件高16英尺的铸銅体,隐约好似半身像。他将眼部盖住,用粘土做成粗略、含混的形;之后将原型放大二十倍,进行铸造,成型后的作品,细致到每一处都忠实于雏形。这种科学般的精密准确近乎病态,但是创作的动力却又是荒诞的;任何反应社会现实的冲动都被抹掉,取而代之的是对复制形式属性的盲目迷恋。结果,作品成为了对现实主义的意识服从的冷漠再现。

    隋建国介于雕塑家和观念艺术家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他的诸多作品在国内外已成为衡量“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标准。而实际上他能够在“商业”艺术和“官方”艺术之间做到游刃有余,也是很特别的。无论是党政机关人士还是有鉴别力的买家,对隋建国的作品都持认可之态。他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享有声望的教授,作品和思想在年轻艺术家中具有广泛影响。官方对他的青睐令其成为中国先锋艺术在海外的标签。如今,与体制作对似乎成为中国艺术家进入国际视野的一个先决条件。但是隋的政治态度并不强烈,而更接近现代主义的反英雄。作品中政治意味最强的当属《卫生肖像》(1989),其义不言而喻。

  • 蒋志个展:“如果这是一个人”

    蒋志虽然定居北京,却与杨福东在内的中国美院一群九十年代艺术家有着紧密联系。其事业中期的这次回顾展充满想象力,展览的试验方式很讲求策略性,至始至终都在挑战着作为主要创造动力的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展览成功地表现了蒋志在艺术上的广泛性试验,显示了这种颠覆自我意识也正是他主要的创造力所在。 这次展览包括两个由蒋志本人策划的迷你展:第一部分是来自他的一个发小熊望洲的绘画个展,“白眼人”,第二部分是蒋志从网上的某著名博客下载的一组照片;“如果这是一个人” 一个小型的美术馆呈现了艺术家的自我转换, 被蒋志称为“木木”的木偶,艺术家从1997年开始就对它进行拍摄,将这个虚构角色的经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平行起来。事实上,木木是蒋志的替身,体现了他隐藏的一种心理人格,这种人格既是他自己的,也体现在他人身上,而这也贯穿了蒋志各种艺术实践的主题。

    大厅里也有“蒋志”本人的新老作品,尤为突出的是他的《娇羞的,太娇羞的!》(2009)。这件装置由95幅肖像摄影组成,其中很多年轻女士(其中好像也有一个男士)都在镜头前摆出“娇羞”的样子。当这些肖像放在一起展出的时候,人们“伪装”出来的矜持演绎着各自的性别。蒋志在自己策划的博客摄影展《非常地妖的风景》中同样探讨着人性的阴影。展览展现了从(2008年处死的杀人犯)“警察杀手”的博客上下载的花卉和风景图片,它们被摆出在就好像珍贵的纪念物一样。这些从表面上看去温和的照片,它们所在的语境却告诉我们:可爱的图像背后却隐藏着某些险恶的东西。在影像《要有光》(2006)中,蒋志将刺眼的、略带宗教神秘感的光打到参与项目的志愿者的脸上。艺术家要求他们在镜头前举止自然,通过各种反应,他们的个性被表现出来。始终藏匿于镜头后的艺术家,他本人的心理状态却深藏不露。

  • 所见所闻 DIARY 2012.05.25

    疯狂时日

    从深圳雕塑双年展出来,过关只需三十分钟,穿过金元宝造型的维多利亚湾到达香港中环,所有在北京算是遥不可及的奢华品牌在这里都近在咫尺了。只有在中环,出现宝格丽、古奇、夏奈尔才不是为了摆阔,而是稀松平常的事。富足阔气是显而易见的,但时至今日(但最近)由于基础物价上涨,港人已经选择向北过关采购生活物资。今天,食品安全,通货膨胀,高昂的税额遏制(逆转)了商业流通的大潮。内地人涌入,买这买那,下到酱油,上到明朝瓷器。上周进行的第五届香港艺术博览会将这点再度升级,原本宁静的小岛被变成充斥了炫耀消费和画廊活动的风暴岛,一堆又一堆的贵宾晚宴,就像艺术家陈茂波(Paul Chan)所说的:这回你就没别的邀请吧?

    香港艺博会的嘉宾日程单长达九页纸,活动一个赛一个的独家,有些甚至只是写上它们是您绝佳的选择,(如Hauser & Wirth晚宴旁边写道:“严格凭邀请函入场”)真正的疯狂始于星期二的艺博会前夜,干诺道50号,本城最为重量级的房子里,白盒子画廊和Emmanuel Perrotin画廊共同举办开幕式(安塞尔姆·基弗在前,布鲁克林艺术家KAWS在后),香港电影圈也跑过来凑热闹。刚刚结束收购空间的北京唐人画廊总裁郑林,说这里的房租是北京798艺术区的四十倍,一个能施展开来的空间可以说是中环最稀贵的产业了。

    之后我们步行来到了稍逊富贵的毕打大厦,这里是高古轩等画廊的所在地,虽然是凭邀请函入场,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