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Wilson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8.06

    远郊行 [纽约]

    纽约哈德逊偏僻小镇,乘火车到曼哈顿有两个小时的路程,但依然成为逃离城市压力的好去处。曾经的这里,布满了赌场和妓院,如今却早已不见了,这一切要归功于1951年的整顿,取而代之的是古董店和时尚咖啡屋,曾经那儿是破落的小酒吧,上周,NADA在Basilica Hudson举办了一场活动,我和同伴五分钟之内坐上了午间从Penn 车站发出的火车,上车之后却发现,周围都是忙忙碌碌的艺术人士,有些不堪其扰之感。

    我们共同的目的地是NADA哈德逊,这里不像一个艺术博览会,而更像一个定点完成的作品,脑海里想到的是19世纪的滨水区。Hudson Basilica本来是一个车轮铸造厂,如今是八百平方英尺的空间,来自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伦敦、米兰和伊斯坦布尔以及哈德逊本地的艺术经纪人,展出了五十一件作品。这个活动在一个夏季周末举办,看起来很轻松,虽然其中不乏严肃的商业活动,但路边的展台作品还是很多样化的,更倾向于雕塑。也有些好玩的户外活动,包括Jennifer Catron 和 Paul Outlaw的鱼苗卡车,和一个处于倾斜状态的弹力城堡,不过,表演节目却稀稀拉拉,乏善可陈。

    “我们在卖武器!”经纪人Irena Popiashvili为Artemio的珠子做成的机械枪支做宣传。“人们总是以为我为他找到了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她笑着说,其实是指她的罗马尼亚血统。Bureau画廊,就在附近,但没有出售武器,而是卖腿;Tom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08.29

    来来往往[伦敦]

    伦敦第四基座公共艺术项目感觉越来越像一个机构了,既然它跟特拉法加广场上国家美术馆挨得那么近,现在变成这样也许挺合适。该基座1841年由查尔斯•巴里爵士设计完成,最初打算在上面放一座传统的骑马雕像,但由于资金短缺(有些事情永远不变),这个位置闲置了近150年。到了1998年,皇家艺术、制造和商业促进学会委托英国艺术家Mark Wallinger, Bill Woodrow以及Rachel Whiteread为这块沉甸甸的石头墩子做一个临时的顶。结果非常令人满意,所以2003年,伦敦市市长(当时是备受人爱戴的 Ken Livingstone)决定把“第四基座”变成一个长期进行的当代艺术展示项目。

    项目总监Justine Simons在周四晚上最新一批提案的发布会上,面对台下兴致勃勃的观众表示,对于这个基座,最初的提案是建造一座足球-时尚明星贝克汉姆的永久雕像放上去,所以伦敦人应该感到幸运,因为现在不管什么提案入选,存在时间都不会超过几个月。到目前为止在基座上展出过的四件作品中,Marc Quinn的《怀孕的艾莉森•拉帕》(艾莉森•拉帕是一位英国残疾艺术家,由于先天畸形,她出生便没有双手,双腿也比正常人短,主要创作媒介包括绘画、摄影、数码图像,1999年怀孕生子,儿子身体健康。2005年,她充当Marc Quinn的模特,后者创作了雕塑《怀孕的艾莉森•拉帕》并参加“第四基座”项目。)最受争议,Antony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07.23

    公园一日游 [纽约]

    布希威克区(Bushwick)的一家新画廊与羊驼抢风头可是件稀罕事,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画廊的赞助下,Guillermo Creus策划的展览《孤独城堡》(Fortress to Solitude)在一个周六的午后开幕了。这个展览占据了Callicoon Creek公园的一个展位(这是“NADA’s County Affair”的一部分——“NADA”是“新艺术交易人联盟”的缩写,“NADA’s County Affair”是一个定期在纽约第27大道举办的综合艺术活动——译者)。Creus和工作人员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孩子们兴奋地喝着加冰的柠檬汁,大人们跨过那些中规中矩的画作,来到附近的动物围墙那边观瞧。参加活动的人似乎并不介意纽约的炎炎烈日,似乎有一半的布鲁克林居民都来参加了这个惬意放松的活动。

    正午时分,在Callicoon的主街和Delaware河之间,这个综合性的活动拉开了序幕,这里的项目可真不少,各种展览汇聚一堂,还有出版人也来凑热闹,他们有的来自商业机构,有的来自非盈利机构,如Beechwood Barns和Catskill Citizens for Safe Energy(一个地区性的民间组织——译者)。风马牛不相及?非也!就算Delaware Valley Arts Alliance的组织策划者对Jack Hanley画廊和Nightboat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07.15

    重口味 [纽约]

    “不要!”

    “而且那是个假阳具……”

    两个坐在我后面的人一本正经地评论到,我是在瑞士当代艺术协会美术馆(Swiss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临时电影院观看麦克·库查(Mike Kuchar)导演的《凶杀电影》,这是周六晚在这家非盈利机构举办的“低级趣味晚会”之电影节目的重头戏,这些骇人的短片变化无常,一会儿是口交特写镜头,一会儿是电锯截肢,引得在场观众无不惊呼。更重要的是加利福尼亚导演的作品《m.o》,不仅与他的兄弟George的放到了一起,而且还和艺术家Olaf Breuning做的四个错乱的录像一并出现。

    晚上九点半的时候,这家SoHo的画廊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展厅,就连那个用鲜花装饰的前台区也是人头攒动。“绿蜘蛛”鸡尾酒(看起来像沼泽似的薄荷伏特加)和蓝色的冰块(那是必须的!)让这些年轻人振奋了起来,一部接着一部地看,可谓兴致盎然。这时,你会突然感觉到自己就好像在一间黑屋子里,看着演员不断、或者漫漫地呕吐,或者把血滴洒在屏幕上的镜头。我来的时候大家还在全神贯注地看《凶杀电影》,但是马上又将注意力转向了Breuning的《Home 1 and 2》,其中梳着火焰头、眼神冰冷的Brian Kersteller在路上漫步,扮演一个对文化麻木不仁的游客。

    此次参展的作品还有Breuning的《Ugly Yelp》 和《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10.12

    美国长尾 [纽约]

    “是啊,可以省点纸了!”周四晚,2009年纽约艺术图书博览会预览现场,我把地图借给了一位画廊助理,她很高兴地说道,可是,比起整场活动的那些一堆堆的纸,这点纸算什么呢。如今,博览会的位置从切尔西的菲利普斯搬到了长岛的P.S. 1当代艺术中心,这场出版业的盛会比以往更大更热闹。参展商从去年的七十多个扩大到两百个,占据了整个场地。

    一层的前沿和中心地带展览规模较小,但出版物不错,很吸引人,著名的爱书者 Richard Prince,近期将自己经典的《精神上的美国》从伦敦的泰德现代的《波普生活》中挪走,所以,我就想找找有关艺术家对年轻时的波姬•小丝裸体翻拍的一些相关资料。不过没成功,全集 Naked Nurses可能不会公布于众了。再向前进入博览会里面,我们就会看到,主办方尽量将这里安排成展览场地的模样,这样,人们就可以好好亮出他们手中的作品了。

    图书博览会已经变得和任何艺术博览会一样有气势了,也许是单单从数量上讲,就发现有很多东西要去浏览去翻阅,哪怕仅仅是看一眼。要准备好充足的时间,以及一个耐用的包包,这些都算是必备的。我被一些好玩的东西吸引过去,其中包括2nd Cannons Publications 的Jim Skuldt关于一本未来的Artforum的印本,杂志在此变成了一个正方体。而Josh Smith潦草而做的一墙海报成为了38街出版社展位的背景。另一个也比较粗糙的、画面有些磨损的是出现在Marcus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05.08

    Kiwi 俱乐部 [奥克兰]

    在奥克兰艺术博览会开幕致词上,市长John Banks说:“现在我们是第四名,不久后就是第一名了!”这座新西兰的首府,在近日的一项排名调查中,仅次于维也纳,苏黎世,日内瓦,与温哥华打成平手,成为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他说:“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我知道我说得有点快了。”他的话引起了一些不太合适的笑声。这时,博览会总监Jennifer Buckley接了话茬,言谈更具外交辞令,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婚礼策划师一样,有一百个新娘在我面前,她们很漂亮吧?”但是,博览会不得不让人在主办城市和那位更大更热闹的邻居之间做些比较。

    这是第三届博览会,也是最大的一次,比起2007年,此次参加的澳大利亚画廊更多,与更为著名的墨尔本艺术博览会多少形成了比较。策展人Blair French在宣言中说,更多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艺术家的出现,为两地架起了桥梁。他们的地位和声誉更多的取决于机会与资源决定,而非出生地和作品的地方色彩。作家兼策展人Gregory O’Brien在文章中表达了希望,期盼来自Tasman两岸的艺术家也许可以形成一个“聪明的、非正式的、竞争小的、偶有争吵但是却相互支持的团体,在世界边缘的这里。”现在看来,这个团体不仅很优秀,而且呈良好态势,令人产生敬意。

    当然,还是有些人不太好对付。“嘿,不准拍照!”来自墨尔本的画廊Neion Parc的Geoff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03.17

    X元素 [纽约]

    也许,经济萧条给纽约艺术圈产生了一些影响和波动,不过今年的军械库季,比以往要古怪一点。周四晚上,我开始了漫长的周末活动,先是来到了Location One的10周年慈善庆典。在格林街转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听听资深居住艺术家Laurie Anderson的声音视觉装置,然后,加入Marina Abramovic, 经纪人Sean Kelly以及作家Sarah Douglas的招待会。125人的“私人”晚宴绝对不让人遗憾,因为Anderson已定于专门为那些聚集在这里的人进行表演。

    前一天晚上,我自己心里都决定好去哪里了,要先去切尔西的Bortolami和PaceWildenstein的开幕展。七点前,我出现在前一家画廊,结果发现自己安排错了。还以为会有不少人呢,结果到了之后,看到一画廊家,还在那儿弄啤酒制冷剂呢,艺术家Piero Golia的开幕推迟了一小时,而不是常规的6点到8点。沿着三个街区下去,是“柏林2000”,Birte Kleemann的37名艺术家的展览,艺术家从柏林墙倒塌到千禧年来临之间的这段时日里,对这个城市进行了描绘。有不少人过来。Klaus Jörres的Tyco Not Tyco,完全是一个玩具车大赛,吸引了很多热情的观众,虽然这个小工具偏离了跑道,不过人群中,Hammer的首席策展人Douglas Fogle以及Tanya Bonakdar画廊总监James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02.11

    为钱还是为爱 [纽约]

    “这是关于智慧,逻辑,思想,事实和辩论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劝导。”周二晚上,在洛克菲勒大学举行的Intelligence Squared US系列中,主持人John Donvan这样开场。辩论的题目是:艺术市场不如股票市场合乎道德规范。这个议题很模糊,辩论者个人的魅力似乎更会影响到辩论结果。

    支持提议的有不太友好的资深艺术经纪人Richard Feigen,学生式的英国画廊家Michael Hue-Williams, 超级收藏家Adam Lindemann。反方是佳士得的副主席Amy Cappellazzo, 资历较深的画家Chuck Close, 艺术家最喜欢的评论家Jerry Saltz。开始时,百分之三十二的观众支持提议,百分之三十支持反方,剩下百分之八十尚未决定。这可是任何都可以参与进来的游戏。

    最开始发言的是Feigen, 他认为相对而言,艺术市场是不合道德规范的,因为它缺乏规则,买家几乎得不到保护。为了挑起竞争,拍卖行通常喊出假的价码,对此他感到很不忿。他认为拍卖人的作用已经变得模棱两可了,这很危险。艺术的价值根本不是被金钱所决定的,因此需要制定出市场规则来进行约束。即使它的金钱价值可以被掌控,但其长期的价值还是来自于艺术家,而非买家卖家。

    刚下飞机的Hue-Williams,认为艺术市场缺乏透明性,谁都可以进来,而拍卖的目的就是为了煽动价格。他借用了经济学的理论,认为艺术被普遍认可的价值确保了围绕它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是合乎道德规范的。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12.26

    一个非常戴奇的圣诞 [纽约]

    今年很多的节日派对由于受到了经济的影响而蒙上了阴影,而Deitch Projects的活动,则表明,其实在经济上不用太过虑,也可以打造一种愉快的气氛。闹市区中坚分子们“奇异的假日”周二晚上在一种DIY的氛围中于中国城的Santos’ Party House举行。活动由堪萨斯城的小组Whoop Dee Doo Productions策划,Aaron Bondaroff主持,展现的是一些类似同性恋的业余表演。

    Bondaroff通过录像开场,让那些一向心存犹豫的人们比如Aaron Young, Nate Lowman, Dan Colen等兴奋起来。也许这些人是强行加入进的社交聚会常客,再加上那些以利己为中心的画廊家和收藏家,这样的开场介绍方式不是太好;甚至连MC对这种唯钱是从的沾沾自喜的方式都感到尴尬。首先,是两个hip-hop说唱者匆忙上台,于是,晚会开始正式起来。他们看上去最多不过21岁:“我们必须得表演,”那位可爱的说唱者说。“这是允许我们进入俱乐部的唯一途径。”

    Bondaroff的一些不是那么管用的演出结束后的建议(对于Deitch,就是“解雇你的一半员工,买一些艺术品!)很快引起了一轮挂靴声,这时,Whoop Dee Doo的Jaimie Warren 和Matt Roche出场了。他们向大家介绍了The Reindeer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4.04

    流动的旋律[纽约]

    哈林工作室博物馆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活跃。Thelma Golden的位于住宅区的展馆,既保留了当地特色,又具有国际气派。上周三的晚上这里挤满了人。我挤进展览主厅时,这位向来就很时髦的主策展人就站在前边中央处,这儿的“流动”展,正在展出非洲年轻艺术家(大多数住在国外)的新作,参照的模式是 2001年博物馆非常成功的“Freestyle”展和2005年同类型的“Frequency”展。

    Golden正和 Bronx博物馆的艺术总监 Holly Block专心地聊着,这时Golden停下来,伸出大拇指,为了配合按快门的拍照者,在博物馆里面的 125 大道处,我碰到了看起来精明能干的艺术经纪人 Jeanne Greenberg Rohatyn 和一身休闲穿着的惠特尼策展人 Shamim M. Momin。 紧接着是身着正装的 Katy Grannan,这位2004 惠特尼双年展艺术家,以及 2006 年在 Rohatyn 的 Salon 94 space 做过展览的Wangechi Mutu。展览的这些艺术家,在这个国家名气并不是很大,但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无疑中我听到WNYC的一位记者在盘问 Grace Ndiritu的三部录象作品,一些摄影师正忙着穿梭在各处,找寻他们的拍摄目标。

    挡住摄影师们的去路的是 Mounir Fatmi 的雕塑装置,仿造成栅栏的样子,放置在主画廊的门口。屋子的另一头,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3.06

    惠特尼双年展 [纽约]

    Carly Berwick在《纽约》杂志上把2008年惠特尼双年展说成是展览中的Facebook(部分原因是据说联合策展人Shamim Momin对“欣然接受所处地点”<1>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有鉴于此,周二晚上VIP开幕式的场面也许应该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现场不仅星光熠熠,还给人一种尽是熟人的感觉。事先有人告诉我不要走正门,并指出第74大街上还有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入口(人称“简•西摩尔入口”<2>,因为一个朋友曾经看到西摩尔被人从这里领进馆去)。虽然这个入口周围也挤满了人,但至少是一堆我都认识的人。无意中听到有人说这就像Grateful Dead的演出现场,在这种老友重聚的气氛下,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简直对极了。随便扫一眼,就看到Yvonne Force Villareal<3>(后来有人看到她颇具讽刺意味地穿了一件T恤,上面写着“这个社会时日不多了”),1995年惠特尼双年展策展人Klaus Kertess,画商Elizabeth Dee, Sara Meltzer和 David Kordansky,水果和花熟食店(Fruit and Flower Deli)<4> “店主”Rodrigo Mallea Lira和伙伴Ylva Ogland,艺术家Julie Mehretu和Bozidar Brazda。这个名单,和参展的八十一名艺术家名单一样,绵绵不绝。

    进门以后,你有三种选择:一个已经挤满人的大厅,一

  • 火星生命

    “有人觉得大卫·鲍伊在《火星生命》(Life on Mars)里表达了他想逃离这个正在慢慢失控、逐渐分崩离析的世界的愿望,”对于本月将在匹兹堡卡耐基艺术博物馆开幕的第五十五届卡耐基国际展决定借用大卫·鲍伊歌名一事,策展人Douglas Fogle如此解释道, “但还有另一种解读——也是我个人比较认同的看法——这首歌表现了人类建立联系的欲望。毕竟,且不说欧洲其他主要哲学和心理分析流派理论,想想黑格尔关于奴隶和奴隶主的论述就知道人类总是想要建立联系。”

    Fogle利用大卫·鲍伊的歌作为起点,但回避了歌词里的“水手们在舞厅里扭打成一团”那部分,转而将注意力投向日常生活更安静、更亲密的一面,关注融入一个更广阔的宇宙的感觉。Paul Thek是参加展览的四十名艺术家之一,他在1974年左右创作的一幅丙烯画看上去就像是对展览主题的直接表现:作品是一个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图像,但没有画在画布上,而是画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正如Fogle所说,“Thek开始在报纸上画画,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艺术界的各种传统感到厌倦,希望启用一些更加直接的东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未完成图像的背景-这些报纸上记载着先驱者10号探测器进入太空时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大事。”

    还有一部分参展作品也紧扣本届国际展的大主题,以易碎易逝性作为表现策略,反映了人类社会更卑微脆弱的一面。2007年,艺术评论家松井绿(Mat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