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非此非彼

左:艺术家隋建国,艺术家王兴伟与泰康空间总监唐昕;右:艺术家庄辉。

下午四点二十分我们终于到达开幕现场,相比于在空间门口分散堆放的圆形装置,泰康猩红色的大门更显眼得多,但是这不妨碍它们成为此次展览中最舒适的休憩坐台。据泰康空间的推广总监窦子介绍,这次展览的布展过程有些一波三折。原本预计安装在顶楼露台空间的装置由于荷载承重限制,最后被挪至展厅门外,成为对露台公共空间的地面呼应。而另一件为本次展览专门制作的装置作品在凌晨两点才完成,运送到展厅完成布展的时间是开展前一小时。当然与某些国际大展的混乱状况相比,这些惊险似乎也不算什么。

左:策展人鲍栋与艺术家王郁洋;右:泰康空间策展人许崇宝与艺术家刘辛夷。

七人群展“基础部”呈现了干净的形状、线条及色彩,规整而又有着微妙特殊性的作品占据了一楼空间。展厅中时不时穿梭着手握玻璃可乐瓶正在社交的前来观展的圈内人士,玻璃可乐瓶这个诞生于工业时代的畅销物在此贯穿了时间和空间,在略微缺乏活力的展览现场,它或许成为一件非常有趣的通行道具。而作为一次主题性展览,此次的呈现也算清晰。在王思顺的作品《与神统一,并分享它的纯洁和不朽》前,不少人都仔细得琢磨上半天,一来是这样具有神学意味的作品标题实在扎眼,二来是因为谁也看不出这块扁平的蓝色长方体的原材料是结结实实的五百克黄金。更具幽默感的作品是杨心广的《线条》,视频中艺术家在桌前凝神静坐,突然犹如大神附身,俯身画下一气呵成的游走线条。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想要找几个刚刚还在眼前与人交谈的参展艺术家聊上几句,活跃的他们早就不知去向。而在一楼的观展结束后,我们发现此次大部分的展出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旧作甚至有些已经在近期有很高的曝光率。“这些年,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开始越来越难。资源总是有限的,作品的生产速度也恒定,艺术家的创作远远满足不了策展人的需求。”策展人苏文祥给出了相当具有说服力的答案,然而推演一步我们会发现隐形的消费社会模型似乎才更成为尴尬局面的关键所在。

左:艺术家杨光南与张洁白;右:佩斯北京的王蓓,艺术家徐渠,马秋莎与赵赵。

二楼的日光亭项目这次邀请的是刘辛夷,在安装了软膜天花板的无阴影“超现实”空间中,六种饮料明快的色彩给人莫名的欢乐感,就在我们上前准备仔细研究一番的时候,艺术家已经开始和正在观展的编辑与其他艺术家开始主动“交代”起来:“激荡波,原本是脑科学术语。通过对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中被定义的象征物进行色谱调查分析,我发现了相对应的这十一种颜色的组合很能调动视觉关注,很接近消费工业熟稔的营销策略……”形状各异的饮料瓶在白色灯光下预示出潜在威胁,再加上两张一直在重复政治标语的饱满嘴唇,整个展览以性感的方式提示着艺术家所预设的某种警惕,同样的思考如果参照达明•赫斯特的药丸系列也许能看出些端倪。

左:澳大利亚海岸雕塑项目中国负责安妮,北京空间艺术总监张一舟;右:建筑师王振飞,泰康空间推广总监窦子,《艺术银行》编辑总监张雨,艺术家杨心广。

离开展厅“Do not forget to vote”的声音还在耳边萦绕,三楼的休息区已经颇有人气了。露台外是建筑师王振飞用绳索结构进行的跨界尝试,上下网状结构被中间唯一一条线绳连接着,《调控》的潜在意义不言而喻。在聊天中,我们发现整个作品都是在现实状况下的一个即时反应,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建筑师前段时间的购房经历,而由于红房子区建筑小产权的特殊原因,露台空间承重荷载不详,最终整件作品的实施还是做了相应的调整。谈话过程中王振飞右手一直紧握着他挂在脖子上的黑色卡片相机,休息区的沙发上坐着一直安静地抽着香烟的艺术家杨心广,而刘辛夷仍然在和其他艺术家热烈探讨着,而在他今天(我们所听到的)第三次流畅的作品阐述:“这里的十一种颜色来源于我最近的一个色系研究……”中,我们离开了展厅,迎面而来的是北京夏天傍晚的微风,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具体。

左:杨画廊创办人杨洋,杨画廊经理金澎,东方视觉资深编辑唐莉;右:艺术家赵要,墨斋画廊经理盛洁,艺术家郭鸿蔚。

左:泰康空间策展人苏文祥;右:《艺术新闻》编辑李棋与《艺术界》编辑杨紫。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