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青年状态”

左:诗人王炜与作家金特;右:李筱天与冯俊华于表演中.

“黄边站”自2016年初改制,从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到创办刊物《同时Companion》,皆展现了其负责人梁健华与团队调整工作方向的决心。从第一期《同时》的微信推送至今,“黄边”一直在推动与女权观念相关的知识建构与传播,观众在模模糊糊的接收与阅览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努力?”——虽然“黄边”第一阶段的约稿主题是 “为什么……?”,从张涵露的《为什么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到童末的《为什么呈现性别的日常状态可以作为文化批判》,分别从当代艺术、社会行动、文学、人类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似乎不断在回答观众的疑问,然而这萦绕心头的疑问最后却落在了这样的努力要走向何方的问题上。“黄边”的实践令人钦佩,尽管这几年中国女权运动声势浩大,然而在绝多数人心中它仍是一件仅聚焦在性别政治上“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同时》以及“同时工作台”以“青年状态”为出发点,却有别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其代表家庭生活、社会分担、职场认同及当代青年活动的中断状态。“与男权或说父权制的遭遇、对抗,是‘青年状态’的一个重要面向,不管在家庭或亲密关系里,还是在社会政治包括我们身处的当代文化和当代艺术领域,男权和父权并不只伤害女性,实际上也伤害着男性,这一结构对青年们的工作构成阻挠和障碍,”研究及出版统筹冯俊华说:“黄边站是针对‘青年状态’展开工作的,以前我们觉得不断推进具体工作就好,但慢慢觉得‘青年’已经是一个混杂、承载太多的概念,需要重新梳理它的观念史,以及在当代的重新理解。”对“青年”的观念史的梳理愿望促成了此次与诗人王炜的合作。在第一期的性别议题后,“何为青年”构成了《同时》的第二期议题,第二、三次的“同时工作台”都围绕王炜及其作品展开。

左:李筱天与梁健华于表演中;右:黄边负责人梁健华与艺术家徐坦.

五月十二日,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上演了王炜的诗剧《毛泽东》。导演是黄边站协调人、《同时》主编李筱天,和女权行动者黄叶韵子,后者也是第一次“同时工作台”的作者和嘉宾。她们结合剧本和“黄边站”实验空间的具体情况,将剧场舞台立体化,利用空间的复式结构,在各个方向环绕着观众进行表演。演员由梁健华、李筱天、陈嘉璐、冯俊华、金特、刘犀子、刘嘉雯、刘文萱、黄丹怡、陈俞颖、黄叶韵子等担任,部分是黄边站成员,部分来自其他领域,比如通过协办方山泉剧社招募的志愿者,而立人大学的创办人之一薛野在其中客串了周恩来。《毛泽东》主要是读剧,甚少肢体语言,搭配现场灯光和视频投影来演绎王炜的剧本,然而更为巧妙的是,门口遮光帘时而翻卷,投射进来对面店铺鲜红色LED光波,即贴题又不断提示观众“黄边”的所在位置及其“青年状态”。这个剧本的角色设置基本都是男性,然而导演却将大部的角色换成女演员,在结束之后的对谈中,她们表示原本打算更改剧中强烈的男性视角——全部换成女演员,后来发现女性在朗读《毛泽东》中某些男性语调很艰难,遂仅更换其中可更换的部分,留下毛泽东、卡扎菲等无法用语调表演来缓和的男性角色。非职业演员正符合导演对剧本的日常化要求,演读的语调也进行了设制。与李筱天、黄叶韵子的对谈中,青年人充满理想的面孔“不真实”地涌现出来,各种可能性的实现唾手可得……

此次的诗剧闭合性比较大,对于普通观众是个挑战。然而“黄边”是一个青年自我建构的场域,它真正的作用在于联结不同领域的才能或机构共同创作,以不断推进实践中的问题意识与经验思考。这个也许与作者王炜对于“文本研习”走出象牙塔、介入到实践工作现场中的关注不谋而合。王炜用极快的语速表示:他关注的是剧本在不同场域所起的作用——对青年思想观念的推动,或者按笔者更个人化的理解:“提出问题”。而剧本中关于毛泽东、孙悟空、记者等似幽灵又非幽灵的角色,及那些似是而非的关于政治事件和社会状况的指涉,开场十五分钟后如果你能忍耐下来,后面便可释然,此时文字与现场形成了共同的效应,你只需接受不断跳入脑中的形象,体验与感知各种蒙太奇即可。也许这个现场仅适合来两三人,并将之作为一件现场-表演-装置的作品来感受。表演结束后,王炜回答了关于“这部剧要呈现什么”的问题:“我们这一代的文字工作者自觉地担负起……”,作者语速极快,他想说的是发掘当代汉语的可能性,而这也许正映射出王炜自身的“青年”状态。

左:陈嘉璐于表演中;右:黄边站研究及出版统筹冯俊华,黄边站项目统筹朱建林.

从王炜和“黄边”的工作看来,他们在进行一种“艺术介入社会”或是“社会介入艺术”的实践,这样一种实践近年来在国内渐行渐热。与貌似十分严肃认真的大项目对比,“黄边”的声音虽微弱,却带有“颠覆性”,这恰恰是用来鉴别介入性(实践)艺术是否有意义的标准。介入性艺术本身它就要回到人群中去,作品的呈现即在过程中、在参与中达到黄边所追求的“推动思想和观念”的效果。于是“黄边”的行动在不断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中回答了问题,这个场域,这些行为,最终落回到了行动者的身上。

左:表演现场;右:黄边站协调人、《同时》主编李筱天,与女权行动者黄叶韵子.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