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FILM & VIDEO

未知与已知

蒂尼斯·艾葛温,《野马》,2015,彩色,有声,100分钟.

第40届多伦多电影节依然热闹非凡,电影节期间放映了近400部长、短片作品,不同类型的影像作品在虚构与纪录、奇观与日常、沉浸与远离的两极光谱中各自归位。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作为全球秋季电影活动中的重要一站,保持着对于影像创造极大的包容度和全景式呈现。

俄罗斯第一人称视角动作片《硬核大战》(Hardcore)首映亮相便引爆观众视线,最终获得午夜疯狂单元(Midnight Madness)观众选择大奖。影片以机械生物人战士亨利试图从铁腕狂人手中拯救自己的妻子为线索,在莫斯科街头邀你见证一场上天入地的闯关杀戮。影片全程由几名特技演员佩戴Go Pro摄影机拍摄,视线穿梭,刺激不断升级,制造了最不可信但又令人无可遁逃的视觉蒙太奇。与此相对,集结艺术家影像的波长单元(Wavelength)奉献了一部“零度”蒙太奇影片《那日下午》:台湾导演蔡明亮用了137分钟与跟他合作24年的演员李康生进行了一次为了告别的对话。镜头对准坐在山谷中废弃房间里的两人,从未移动,只在数据卡用尽时,留下一小段黑场。仅依靠语言和沉默,影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对合作者陷入丰盈而又伤感的记忆之旅。影片对于观众并非一次分享邀请,更像艺术家对于多年创作的一次内心回溯。

今年电影节中几部导演处女作品不约而同地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教育”。土耳其女导演蒂尼斯·艾葛温(Deniz Gamze Ergüven)的《野马》(Mustang)将镜头对准正值青春期的五位姐妹。失去双亲的姐妹五人与祖母和叔叔住在土耳其北部山村,情窦初开的身体和欲望,被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压力禁锢。女孩们被关在房间里,不得不穿上传统的长袍规训自由身体,而等待她们的是被安排的婚姻与丧失自我的成长代价。艾葛温用轻快,充满幽默感的笔触,描绘了与成人世界作对的少女们,而这一战无可避免的走向悲剧。《野马》既是导演对于自我成长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又是对土耳其女性平权问题绵里藏针的政治表达。艾葛温镜头下的少女身体散发着透明的光芒,银幕间充满了青春的呼吸味道。当女孩不得不以自杀或出走,维护对于自己身体的发言权,银幕上只留下了发亮的黑暗。

生活在危地马拉的少女,面临的是另一种社会审判。影片《火山下的人生》(Ixcanul)讲述危地马拉高地玛雅部落生活的17岁少女María一家的故事。María不愿嫁给咖啡种植园工长,却跟采咖啡豆的少年Pepe珠胎暗结。Pepe成功逃离了种植园前往美国,却留下María一家面对火山下的危机。影片以危地马拉活火山下真实的玛雅部落为背景拍摄,火山神秘的原始能量和美感展现了蕴而不发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影片没有落入普通家庭情节剧的窠臼,而以丰富的情感刻画了两个母亲形象——怀孕的少女及少女的母亲。特别是几场母女共浴的戏,两人自然微光下的身体,充满与世隔离的圣洁感。然而母亲的包容与爱,仍然无法抵挡火山外的世界。把自己交给神灵的一家人,最终无法控制女儿和婴儿的命运——因为城市里的“神”(医生、警察)讲着他们听不懂的西班牙语。16世纪起便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危地马拉,作为古代玛雅文化中心之一,直到今天生活在那里的玛雅人仍无法摆脱被他人审判的命运。危地马拉土生土长的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Jayro Bustamante)对于殖民历史沉默有力地审视,是对于指责影片廉价贩卖少数族裔元素最直接的回应。

加拿大导演安德鲁·斯维蒂诺(Andrew Cividino)的处女作中,性格迥异的三个男孩在安大略省苏必略湖区度过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夏天。这是斯维蒂诺完成短片《沉睡的巨人》(Sleeping Giant)后,拍摄的同名长片作品。三个男孩偶尔惹是生非,他们尝试考验勇气、信任和友谊,也对性有模糊探索。不过影片没有《你妈妈也一样》中赤裸裸的欲望表达,在情感上它更像轻轻拂过树冠的一阵微风。《沉睡的巨人》呈现极其自由的自然主义风格,微妙的情感捕捉,并弱化叙事冲突。导演甚至根据演员的状态,临时调整剧本,尽量记录下少年真实的语言、体态。当年长片资金没有到位时,导演用同一组演员开拍短片,就是为了捕捉一闪而过的年轻。影片最后,一次海边跳崖挑战改变了每个人。男孩们回到湖边,凝视着湖水和山峰被清晨的微光点亮,少年内心汹涌着的创造力和破坏力等待觉醒。

新晋威尼斯金狮奖影片《远观》(Desde allá)则从成人的视角讲述了“成长教育”。生活在委内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假牙商人Armando喜欢在街头付钱领年轻男孩回家。他们并不发生身体接触,Armando只远远地看着年轻的身体,自我解决。直到17岁男孩Elder拒绝脱衣,并殴打了他,两人关系反而开始变得亲密。出身贫民区的Elder通过Armando满足他的物质需求,而计划外的“殴打”事件,打破了Armando只可“远观”的身体规则,令他开始探索这段新关系带来的刺激和不安。影片触探了委内瑞拉社会阶层和同志社群,但全片更像是一次对于更普遍的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瞬息万变的透视。每一次邀请和靠近,每一次回绝和疏远,总在人性的最深处打开又并拢。慢慢打开自己内心的少年,却要面对成人世界的创伤。导演洛伦佐·维加斯(Lorenzo Vigas)运镜准确而又锋利,不动声色的讲述为影片对于人性的怀疑留下难忘的伏笔。

洛伦佐·维加斯,《来自远方》,2015,彩色,有声,93分钟.

比起上面几部来自未知的惊喜之作,电影节也广为呈现已知导演保持水准的新作。好莱坞怪才编剧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在阔别上一部作品《纽约提喻法》(Synecdoche, New York)7年后,以众筹的方式完成了动画长片《失常》(Anomalisa)——面对中年危机的男人一次奇怪的出行。Michael Stone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演讲家,却突然对一切感到闷烦。考夫曼天才般地将这种心理危机转换成了绝妙的声音处理:Stone出差途中遇到的所有人,无论性别都由同一位男性演员配音,除了Lisa,Stone在酒店偶遇的长相略有残缺的客服女孩。一个死气沉沉的世界突然被Lisa动听的声音点亮,两人展开了一段动人又极其异色的感情。考夫曼将他在真人影片《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1999)、《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2004)中天马行空的剧情设定,在《失常》中被控制到最低限度。通过这部动画人偶片,导演以最朴素和直接的方式,演绎他对人生变奏的困惑。

“罗马尼亚新浪潮”代表导演柯内流·波蓝波宇(Corneliu Porumboiu)则以一部《宝藏》(Comoara)对他前作《重赛的重读》(Al doilea joc)进行了复调式的回应。在超强实验性的作品《重赛的重读》中,波蓝波宇邀请他曾担任足球裁判的父亲,共同回顾了1987年,一场社会主义政权倒台前夕由军队代表对阵警察代表的足球比赛。影片凭借对国家历史的奇妙揶揄和档案影像的独特挖掘成为当年柏林电影节的话题之作。新作《宝藏》则以现实主义方式,描写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寻宝故事。负债累累的邻居向主人公Costi提出联手挖掘祖父当年埋在院子里的家族财宝,以解决财务危机。被许诺可以分到一半所得后,Costi出资雇佣了探测员开始工作。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将观众的神经栓在了金属探测仪传来的哔哔探测声中,从最初的期待,到不耐烦,波蓝波宇小心翼翼地讲着一个随时都要死去的笑话。当大家倦意四起时,Costi和朋友真的挖到了宝——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政权成立前的一笔私产。《宝藏》以戏谑的方式,将小人物的得与失与家国命运关联,主人公的身体进入地下挖掘,成为重返历史的时空机。

而对于历史的另一种回访,或许需要以士兵们的梦境为通道——泰国导演阿彼察邦新作《幻梦墓园》(Cemetery of Splendour)中再次以幽静、神秘的画面,承载了超越想象力的画外空间。与阿彼察邦长期合作的女演员Jen来到孔敬一所学校改建的医院做义工,照顾昏迷不醒的士兵们。医生引进了美国产的呼吸机帮助士兵更好地休息,而机器上跟随呼吸逐渐变色的光柱,将整个病房变成了Dan Flavin式的灯光装置。一些士兵开始苏醒,讲述在梦境中为古代国王南征北战的经历。虽然第一次使用数字技术拍摄长片,阿彼察邦利用灯光——电影胶片赖以生存的触媒——创造了今年最令人沉溺的影像奇观。

阿彼察邦对于光的探索,同样出现在波长单元与安大略美术馆合作的电影节延展项目中。单屏影像装置《烟火(档案)》(Fireworks (Archives))以点燃的烟火,照亮夜晚湄公河畔的一座雕塑公园(Sala Kaew Ku)。《幻梦墓园》中唤醒历史记忆的灯光在《烟火(档案)》中依靠烟火完成。雕塑公园内有大量来自佛教和印度教的神像、动物驾驶的战车和牵手的骷髅人像。烟火和偶尔打开的照相机闪光灯将他们唤醒,同时烟火的爆炸声,又仿佛炮火的声响,打开了战争的声音记忆。《幻梦墓园》中的演员也走入夜晚的公园,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历史与现实的链接。

阿彼察邦电影中的政治表达既指涉历史,如《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中对于迫害泰国共产主义分子的文化记忆;也面向现实,《幻梦墓园》中昏睡的士兵与医院外政府破土动工的秘密项目,很难不令联想起2014年泰国军事政变后,军队再次接管政府的政治现实。由于国内政治形势不稳,艺术表达空间收紧,阿彼察邦表示《幻梦墓园》会是他在泰国拍摄的最后一部长片,墨西哥或南美也许会成为激发他创作的新土地。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