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11项日本奥斯卡提名、票房达到16亿日元的电影《怒》(Rage, 2016年)中,导演李相日(Lee Sang-il)未加掩饰地将边野古(冲绳北端驻扎着美军施瓦布基地的小镇)抗议作为背景搬上银幕。而影片中移居冲绳的女高中生被美军士兵强奸的重要桥段,则直指1995年引发冲绳全县抗议的美军强奸12岁少女事件(该事件本身也为日美政府有关普天间基地移置的磋商,和边野古的纷争埋下伏笔)。尽管《怒》对“愤怒”的探究最终指向复杂人性本身,在很多日本主流商业影视制作规避尖锐政治议题尤其是冲绳(基地)问题的今日,李作为在日朝鲜人三代,其做法引人深思。
日本社会学家小熊英二(Oguma Eiji)曾经指出,无论是社会话语还是空间上而言,冲绳(人)一直被置于“日本人”身份的边界,并通过这一区分相互定义。从文化再现而言,1990年代集中见证了日本流行影视创作中所谓的“冲绳热”。这些作品虽则积极地将冲绳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蓝天,碧海,沙滩的风景和美食)和社会文化介绍给本土的日本观众,却也加深了后者对冲绳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对其“异域”风情的浪漫化,和渴望其治愈能力的想象。
另一方面,美军基地问题和与冲绳现代历史密切相关的1945年的“冲绳战”(Battle of Okinawa)也成为新千年后日本独立纪录片的热点题材之一。这一倾向和日美政府有关基地移置的协商和引发的社会不满直接关联。如在三上智惠(Mik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