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陆扬

陆扬,“陆扬妄想曼陀罗”展览现场,2015.

陆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目前工作生活在北京和上海。在作品中,她试图令宗教、医学、生物学、神经学等领域中不同概念交融碰撞,并显露出对青年文化、流行文化以及亚文化的独特体察。个展“陆扬妄想曼陀罗”呈现了《移动神佛》和《陆扬妄想曼陀罗》两个系列的新作品,包含录像、摄影、装置和雕塑,主题延续了她一直以来对宗教和科学的关注,这是她在北京公社的首次个展。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11月3日。

《移动神佛》和《陆扬妄想曼陀罗》是这次展览中呈现的两个新系列作品,两者都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制作的,后者比前者做的早一些,但由于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把《移动神佛》的制作日程提前了。

在拍摄《移动神佛》的过程中,挑选模特是一个重要环节。我选择了一些不同肤色和人种的壮汉,观众可能会因此进入一个圈套,从人物形象猜测他的宗教属性,如果是白人就觉得是基督教,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比如有一个外形很像基督教耶稣的模特,他的光环其实来自真言宗;再比如那个留脏辫的黑人是以印度教中湿婆的形象出场。我在挑选模特的时候完全没有对种族和宗教进行对应的考虑,让黑人扮演原始金刚只是单纯因为他们长得像。模特的背光来自不同宗教,有印度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场景中也出现了不同宗教类型的建筑。这里涉及宗教符号和种族符号的问题,我故意在里面参杂各种宗教和人种,并把这些属性拆散重组,这是因为我觉得种族和宗教之间的界限需要被打破,神的属性在人类的社会是智慧的象征,象征智慧的东西不能被视觉形象界定,我也并不觉得人可以上升为神或神可以降格为人。

我的兴趣点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宗教,一条是科技,同时也关注脑科学,心理学,神经学等领域。这缘于小时候在医院的一段经历。我从小就对医学很感兴趣,念大学的时候开始关注一些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知识,从中了解到:不停地刺激下脑区分泌多巴胺,人就可以感到兴奋。这就意味着,刺激大脑的特定部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在《陆扬妄想曼陀罗》中,我幻想了自己的疾病和死亡,其中探讨了关于深脑部边缘系统、大脑内部结构和内脏系统等医学概念,从宗教的角度来说,这是对人体的三十六不净的观想。片中出现的医疗仪器叫脑立体定位仪,自七八十年代被发明以来,在脑外科手术中很常见。这台仪器可以针对不同动物的脑部结构,定位大脑区域,从而用导管导入麻点进行刺激。通过立体定位仪可以开启大脑无限的可能性,刺激大脑前额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特质。从医学上来说,人类行动和大脑激素分泌有很大关系,通过这个原理我联想到,如果性格和大脑联系如此紧密,意识会否存在于大脑里面?那么从宗教上来说,心识或神识是否也存在于大脑里?于是在立体定位仪的基础上我又创造了一个光环定位仪——开启神的光芒。然而,如果从宗教和医学两个角度一起解释人的死亡,那么会遇到一个问题:生理器官最终会腐烂变质,假如神识真的存在于大脑里,它会不会和大脑一起消亡?在佛教的解释里,神识是一个种子,而在我的理解里,一个人是一台电脑,大脑就是一个硬盘,他的芯片就是神识。

我一直在想,人为什么要庆祝自己的结婚却亏待自己的葬礼?何不做的公平一些?在关于灵车的部分里,我做了一个多媒体灵车:遗像可以互动,两旁的大屏幕上展示着这个人的生前经历,外型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让这辆金光闪闪的灵车在夜空中飞驰。

片子中还展现了我平时的工作状态,一方面,片中有我对无性、神性、死亡等各种脑洞大开的妄想,另一方面,我又处于一个像监狱般与世隔绝的工作环境,这体现出一种巨大的反差。作为艺术家来说,做作品只是我的兴趣爱好,在这件作品中我把自己做死了,也是对自己作为艺术家身份的一种反思:反思创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自己的意淫。这个世界最终会被毁灭,死亡和无常是生命的一部分,需要平静面对和接受,对我来说,做作品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