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高露迪”展览现场,2016.

北京

高露迪

空白空间|White Space Beijing
北京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255号
2016.10.22 - 2016.12.11

作为高露迪在空白空间的第三回个展,相较之前,这次的作品样貌有一些变化:色彩的多样性不再占据视觉主导地位,所选取图像素材的社交媒介属性有所淡化,有意向更加非叙事化的主题靠拢。我们可以看到他尝试简化语言的努力:将分析图像的结构作为首要任务,从视觉观看出发,让造型和色彩同时为结构服务。

在《灰黄桃》(2016)和《五十五个骷髅》(2016)这两件复数性形态构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一过程的变化细节。画面由一系列对形体的削减和概括构成,平面性的色块、坚实的轮廓线、形式化的构图,用有限的绘画语言去冲淡物体的现实属性。脑海中对形体的概念和经验定义了画中的形象,而在这些作品中,观者似乎可以抛开对形象在现实中的固有认知,让它们的关联处于似有似无的模糊状态。

高露迪敏感于色彩明度增减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对各种荧光色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调节观看节奏的变化:明度更强、色调更暖的色彩在视觉中会在空间中自动跳出,而明度较弱、色调较冷的色彩会退居后位。这种视觉规律在画面结构中也同样存在:一个圆形突然出现在充满直线的画面中,就成为了视觉中心。在一系列描绘风景的作品中,如《灰白圆》(2016)、《白月》(2016)、《辅路》(2016)等,绘画空间由多种成分构成,色彩和结构间的相互辉映决定了空间的层次。当艺术家有意去限制色彩的使用,把画面的色彩明度降低,加入更多的灰粉色系时,仍会下意识地使用类似的方法去构造画面,背后映射出现代主义艺术理念对艺术家根深蒂固的影响。然而,这种视觉游戏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后果,让绘画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一条个人趣味化的道路——现代主义画家们曾经沉迷于用变化无穷的色彩和线条制造赏心悦目的幻觉——我们对随之而来的威胁并不陌生:这种急剧膨胀的个体性在更大的系统映衬下却显得十分渺小,正是这种威胁在成就现代性的同时也一步步瓦解着现代性。

对于绘画而言,在认知和表达之间有一片模糊地带,这片地带的状貌不仅源于创作者观念的迥异,也存在很多不可言喻的偏差与偶然。观看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绘画技法和语言的迥异,但绘画不只由观看决定。实际上,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仍旧处于被“观看”所奴役的状态。也许应该有更多的“破坏者”站出来,质疑他者对主体视觉的塑造,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反观“观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