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王旭,《无名雅典娜(过去的骄傲,未来的信念)》(局部),2019,高强度石膏水泥、木头、水泵、塑料管、水、油、棉芯,195.58 × 39.37 × 39.37 cm;摄影:朱陶乐;图片由艺术家和纽约47 Canal画廊提供.

纽约

王旭

47 Canal
291 Grand Street, 2nd Floor, New York, NY 10002
2019.06.28 - 2019.08.03

王旭个展“逾时的礼物”(Overtime Gift)初看上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围绕艺术家在位于加州蒙特利公园市一处公园内的雕塑项目展开;另一部分则是他将复制的纽约皇后区科洛娜公园内的杰拉什石柱挪进了画廊空间。不过,当观众深入作品的种种褶皱和缝隙中时,会发现他们所体验的不止是两个故事;多层的叙述相互渗入,其生命周期被艺术家本身的流动、探求,以及这过程中积累的复杂关系网络延伸。王旭的雕塑往往留有记忆的痕迹,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而且都与全球化经济流通捆绑在一起。

双频录像《四季花园》(Garden of Seasons,2019)占据了画廊主要空间的一整面墙,将在一场听证会上演的紧凑剧情和在中国拍摄的工厂和采石场的户外风景并置。2016年,王旭受洛杉矶的非盈利组织Equitable Vitrines之邀,以雕塑的形式介入蒙特利公园市的Heritage Falls公园。他从公园中的一尊雅典娜雕塑为出发点,梳理其被遗忘的历史。1920年代,她是加州地产开发商Peter N. Snyder计划在此开拓的豪华花园社区中古希腊风格的标志。美国股市大崩盘后,Snyder梦想破灭,他的雅典娜也随之杳无踪影。直到2005年,市政府才用一尊新的雕塑填补了原本的空缺。而这座新雅典娜的生产地恰好是王旭创作他2015年的作品《大卫和夏娃》的地方——河北省的石雕之乡曲阳。Equitable Vitrines于是提议把王旭的夏娃暂时放置在雅典娜的不远处,让“姐妹”雕塑重逢。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该提议在2017年4月于该市举办的听证会上受到了声势浩大且戏剧性十足的阻挠。这个以亚洲移民为主体的城镇里的居民并不想让一个局外人来破坏他们奉为社区象征的雕塑,尽管一百年前它曾经是白人优越观的标志。王旭将听证会的视频剪辑到他的作品中,动议辩护者和反对者陆续走到证人席上辩论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以及公共雕塑的意义。另一个频道上,镜头剪切到在中国北方露天作业的采石场的鸟瞰图,在那里开采的大理石被运到曲阳,接着王旭和多位工匠将原料雕刻成1.5倍真人大小的雅典娜。艺术家试图在这里展示的并非双方的对立,而是人及物命运的错位、缠绕和连接,以及其中体现出的保守主义和阶级概念对人的再辖域化约束,全球经济流通中的巧合和撕裂。

展览的另一部分以几乎反向的方式触及了公共雕塑和建筑的关系,王旭用石膏复制了约旦哈希姆王国于1964到1965年纽约世博会期间赠与纽约市的“低语的杰拉什石柱”(Whispering Column of Jerash)——这尊石柱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0年,是纽约市内第二古老的户外纪念碑——并将其包裹在了画廊典型19世纪工业建筑风格的铸铁支柱外部。王旭手工打造的这些复制品不规则且易碎,正如安置在另一个房间中名为《无名雅典娜(过去的骄傲,未来的信念)》(Untitled Athena [Pride in the Past, Faith in the Future],2019)的小型雅典娜雕塑。她立在一支水瓶上,手持点燃的火炬,胸前甲胄上嵌有美杜莎的头颅,水从美杜莎的口中流出——尽管这件雕塑综合了自由女神像和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收藏中的《希望雅典娜》(Hope Athena)的元素特点,却缺少两者纪念碑式的不朽,反而多了一种精细的脆弱感。无名的雅典娜悬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显得不得其所,不合时宜。

作家权美媛(Miwon Kwon)曾在《一处又一处》(One Place After Another,2002)一书中通过对比理查德·塞拉的《倾斜的弧》和约翰· 哈恩的写实雕塑阐释公共艺术项目介入城市空间时的美学自主性、在地性和艺术介入有效性等问题。王旭的雕塑没有像塞拉通过破坏城市功能来达到批判的目的,而更像哈恩一样,以思考和在地调查为初衷,无意中反映出社区内部和文化表现的矛盾。他的雕塑虽未能如预期般进入社区,却捕捉到了当今公共艺术中显露出的集体归属感和种族政治的脆弱和破裂。他的雅典娜雕塑携带水与火的原始元素,蕴含了起源、抗争和延续的意味。矛盾并不一定指代停滞,而是提醒我们,如何在相互叠改、甚至冲突的环境中辗转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