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法政建筑,《扣押Juventa号》,2018,录像,10分46秒.

沈阳

法证建筑

无空间
沈阳和平区仙岛北路2号
2020.09.10 - 2020.11.15

看过法证建筑(Forensic Architecture)此次的展览,第一反应是这个展览太易进入——在我观展的同时,还有两位观众认真观看一小时左右,大概看了完全部三件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录像艺术作品,法证建筑的很多视频好似引入入胜的探案节目。视频之所以容易进入,大概是因为,至少《77平方米-9分26秒》(77sqm-9:26min,2017)和《扣押Juventa号》(The Seizure of Juventa,2018)两个视频都是为传达一种观点而做,不论是为了在法庭还是在公众面前起到说服的作用,因此它们首先具有强烈的叙述及逻辑清晰性。不难把这理解为斗争需要,为法庭胜诉或引发对其内容的公共讨论,产生政治影响,在将一种叙述带进“平台”(forum)的同时,构建平台。然而,法证建筑的创始人师埃亚勒·魏兹曼(Eyal Weizmann)在自己的文章中所强调的“批判性证据思考”,即科学分析并不像大众想象那样,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证据,而留下了政治操纵的空间,这个事实在视频中并无体现,这些他们自己承认永远不能百分之百成立的“非线性证据”,在视频中仍然倾向于构建一种在真值上或法律上的绝对叙述。斗争性与对自身脆弱性的诚实一定相悖吗?以展现自身脆弱性来斗争,是否又必然会将斗争拖进纯粹的美学范围之中?

其实作品涉及的这三个事件并非司法事件,而是政治事件。法证建筑所做的,也是借法证调查方法为壳,邀请公众参与到事件背后的政治中,在法庭以及艺术空间外具有不同政治功能的空间,例如学院和议会,频繁地做放映并引发讨论。《77平方米-9分26秒》想引发的是对德国国家安全机关与新纳粹组织是否有不可告人关系的公众质疑。而在《扣押Juventa号》中,我们看到包括意大利在内的一些欧盟国家由于内外政治环境变化,移民政策收紧,因此对在地中海遇险的“非法”移民进行救助的公益组织的构陷,这几乎是公开的政治秘密。欧盟境内的普通人,也对在“境外”的“法外之地”发生的人道灾难选择性失明,认为事不关己,从而忽视各国在可任意伸缩主权的所谓“自由之海”所发生的事,这点可能又成为了侵蚀“境内”公民社会的缺口。

在《米尔阿里的无人机袭击》(Drone Strike in Mir Ali,2013)事件中,重点并非如何赔偿袭击幸存者,而在于开启讨论:对这些“法外之地”的无人机袭击真是必要之恶么?因此法证建筑的举证,并不只以打赢司法官司为目的,毋宁说,其目的是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创造”弱势方的证据,它因此也是美学实践。法证建筑的实践,处于当前法律所承认的证据与公众认知所承认或能共情的证据之间,不排除对当前法律形成挑战。虽然事件背后的政治显而易见,但“我方”证据不足是当前常态,因为监控数据全被“对方”掌控,例如地中海卫星图片的公共可见阈值是50米,也就是说,移民船与救生艇都不可见,再例如,陆地上公共用途卫星的图像阈值是50厘米,远超过无人机上地狱火导弹的直径,也超过任何人类的尺度,因此无人机入室的“洞”以及任何人,在公共用途的卫星上均不可见。法证建筑通过结合各种专业领域分析,建立复杂的模型,让模型可以输入和计算来自不同行为者及证人的片段性的视频、音频数据,在太阳不再是可靠证人的当下,让建筑成为证人,不再是“自由之海“的海洋也被视作建筑,成为证人。

不过,法证建筑对这些在“法外之地”发生的事件的举证和分析,其平台总还是回到“法内之地”,回到现有的世界秩序中,也许我们可以继续试想的是,是否可能以某种方式,让这一与“法内”以及“法外”都毫无直接关联的展览现场,也成为有效的政治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