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张慧,《草图》,纸上水彩,丙烯,尺寸可变,20件.

上海

学习

HABITAT艺术空间
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42号
2021.06.11 - 2021.08.08

从广义上来讲,“学习”这件事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学习”究竟意味着什么?由艺术家石青策划的展览“学习:艺术家的自我学习和共同学习”将讨论对象框定在艺术创作的范畴内,然而“学习”的概念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少层次或者更容易把握。

学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规训的过程,也就是向既定的他者经验归齐。参展艺术家都谈到了自己在学院的学习,无论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对于他们都是一种规训。然而,这些艺术家也无一例外地“背叛”了这样一种学习,在面对各自实际创作的时候,他们自然地出现了“脱逸”——这里借用脱逸这一医学术语,即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或治疗手段产生的抗药/治疗性,使之失效。在艺术家们的表述中,这种脱逸是“懵逼”、“反学习”、“转折”、甚至是“厌恶”。在现场展出的艺术家自述视频里,曾宏质疑了学院的图像生产,而史镇豪将“写作”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方法,他们都不自觉地开始脱离既定的规则,开始寻找与自身经验更为接洽的表达。正如张慧所言,“从植根于日常生活的习惯,到对其他维度的探求——这成为了艺术家能够唤起戏剧般作品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规训和脱逸在学习过程中是始终存在并相互层叠的。当金峰开始从绘画转向影像的创作,我们可以观察到他如何再次进入一套新的既定逻辑并与之对抗的。展览中二楼和三楼相呼应的位置分别展示了他的绘画作品《你要去珠峰吗?》(2014)和影像作品《排演》(2014)——《排演》中一个个由计算机程序生成的相同的人整齐划一,而二楼独立的个体伫然而立混沌之中,对比中反映出艺术家心理结构的矛盾。在郑源展示的大量笔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如何通过对克里斯·马克、戈达尔等人的创作经验的持续研究学习影像创作的,然而行至楼上观看他的作品《外置记忆》(2015)时,这些笔记似乎早已内化成了隐性的养分。

几位参展艺术家的一个共通点是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某种类型的共同学习小组,也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这种集体学习的失望,似乎学习这个动作最终仍然需要回到个体。不过如同石青在展览前言中所说,艺术家的自我学习“关乎整个艺术行业的自我建构和跃升”,行业的形态和风气也必然影响着个体寻求前进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