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王彤、《畅游长江》、2008

上海

重现:王彤摄影展

全摄影画廊|OFOTO Gallery
上海莫干山路50号13幢2楼
2009.01.10 - 2009.02.20

一身灰军装,阔步走在延安土地上;手拿油纸伞,正欲去安源组织铁路工人大罢工;英武不减当年,正在畅游长江……正是通过这些广为流传的油画,普通人得以形成一种关于毛本人和中国革命的记忆。王彤的新作《重现》系列,延续了《墙上的毛》系列对时间、空间与毛图像之间关系的关注,自己扮演这些油画中的毛,在表面的复现形成某种偏离和重审。

尽管扮演者尽量使自己的衣着、姿势和道具酷似毛,但他并不刻意使自己做出“慷慨豪迈”或者“忧国忧民”的神情,毋宁说他的脸容更多是没有表情,在革命场景的重现中茫然无绪。而回想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这些图像广为传播,不仅参与了神话毛的运动,亦形塑了一代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扮演作为一个反叛者和革命者的青年毛,是那时代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镜像阶段。恍惚中我们感受到历史的重叠与错位,曾经在某地游历的毛的真身,作为影像被广泛传播的毛,以及作为一个扮演者的王彤,他们之间到底形成了怎样多重的审视关系。

如果要追寻这种激情不再的原因,那就不得不将视线投到扮演者身后广阔的风景中。它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方明珠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工人运动的中心安源矗立着欧式建筑,北戴河畔散落着零零星星的普通游客,上海、长江、延安、北戴河……这些中国革命叙述中曾用来安放神圣信仰的处所脱落了神圣性质。风景的变化归根到底是历史的变化。建筑和风景正经历着去圣、去赤、去革命的过程,它们只是三十年正在发生的中国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后毛时代,将毛的图像与消费社会并置并不少见,这是中国的政治波普最为吸引人的方法之一。重新思考毛和中国革命的影响不仅只是讽刺或是怀旧那么简单,王彤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并不轻易给出自己的态度,重现绝不仅仅是历史的复演,他把历史拉回到现实中,不抛弃,不煽情,以中性甚至是茫然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扮演”。他的困惑是双向的,既指向历史,也指向现实。看着这些照片我们往往有人非物亦非之叹,它唤起的不仅是对于毛的个人反思,更进一步是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的现实同革命和社会主义经验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