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在中国:早期照相与工艺”展览现场,2015.

北京

在中国:早期照相与工艺

泰康空间|Taikang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红一号艺术区B2
2015.03.19 - 2015.05.19

泰康空间今年的首展选择摄影作为其媒介指向,展出了艺术家葛磊收藏的一批19世纪中国早期摄影,范围确定在名片格式照片(Carte de Visite,简称CDV)与橱柜照片(Cabinet Card)两种类型。CDV格式照片具有较为纯粹的商业性质,题材单一,目的明确,这就使得技术和工艺在其中保有较为独立的地位。而展览以照相工艺的演变和照相业的传播为线索将之归类并制,让观者得以管中窥豹,对早期摄影风貌与技法之灵韵获得珍贵的体察。展览的第一部分“照相在中国:1845-1895”,用地理位置的变迁梳理出一条早期照相业的传播路径,涵盖了当时香港、澳门、广州、台湾、汉口、上海、北京等重要通商口岸城市的一批照相馆和摄影师。彼时,摄影诞生早期的猎奇性和西方对异域的窥视心态不谋而合,这亦体现在展览的第二部分——二楼展厅的“从西向东看”中。而在展览的第三部分“早期摄影工艺”里,“工艺”作为照相术诞生的基础和早期摄影语言的主体,被单独放置在一楼门口展厅,并分别由六位熟悉早期摄影制作工艺的“当代”摄影师呈现他们的实践成果。

从镀银铜板显影,到碳素纸质影像,再到即影即有的数码照片,以及如今智能手机图像处理软件的滥觞,摄影从西方人的窥奇工具变成了全球化的大众媒体,从少数人掌握的技法变成了普通人唾手可得的器具,从目的明确的商业照片变成了混合性质的大众影像,一步步演化至今,由表及里皆已发生了沧海桑田之变迁。那么,如今重新捡起那种繁琐而精细的工艺意欲何为? 这仿佛又回到了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本体论”上。随“观念艺术”演化出的“观念摄影”、“先锋摄影”等等概念,只是一昧地向“观念”靠拢,忽视了摄影作为一门“工艺”在历史中的性质变迁。而不得不相信的是,西方对东方的“猎奇”心态伴随后殖民主义仍根深蒂固地存在,西方透过镜头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却没有看见摄影。被权力话语系统扭曲的价值观,忽视对本体语言的探索,混淆“工艺”与“观念”两者间的关系,是当代摄影至今仍无法走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