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安东尼·葛姆雷,《视界》,2015-16, 香港的场景.

香港

安东尼·葛姆雷

香港中西区各处

2015.11.19 - 2016.05.18

香港近期展出的公共艺术项目普遍呈现出欢快愉悦的姿态——从2013年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亮相的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的巨型充气装置“大黄鸭”,到2014年保罗·格兰金(Paulo Grangeon)的1600只纸制熊猫在城市中上演的“快闪”。而此次展出的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视界 香港”(Event Horizon, 2007)则是一场更富理性的公共艺术项目,作品对香港密集而垂直延展的城市坏境作出了回应。艺术家将他的装置作品比作针灸:通过细微的移位以一种治愈的方式重聚城市生态活力。

霍夫曼的这三十一座真人尺寸雕塑根据艺术家本人身体的范本复制。其中大部分雕塑被放置于香港中环区多栋标志性建筑——如香港市政厅、渣打银行大厦、中区警署——的天台上。在宇宙物理学(cosmological physics)中,“视界”被用来定义已知宇宙的界限。在“视界 香港”中,散落于城市各处的雕塑延伸了我们对自身与空间、自身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思考,也审视了我们所构建的世界与原始地表之间的关系。

立于高空中的人形不免令一些观者感到不适,毕竟这样的形态可能使人联想起自杀的情境。而对于另一些观者而言,找到这三十一座雕塑的确切位置便足以引发出一场游戏。目前已在多个城市巡回展出的“视界”项目起始于2007年,据报道当时全球有一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中心区。在这高楼林立的喧嚣地带,葛姆雷的这组装置作品不禁使人放慢脚步,在某一刻摒弃匆忙,抬头看看天际。

译/ 钟若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