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PRINT 2009年10月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赫伯特•雅各布房屋#2、1943-48、美国尉思康森州、内部。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半个世纪前,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曾讥诮地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称作“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但最近,一场新的回顾性巡展有力地证明了即使放在二十一世纪,赖特也毫不落伍。由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由内到外”( Frank Lloyd Wright: From Within Outward)探讨了赖特如何在建筑外表面表达他对内部空间的理解。古根海姆博物馆如甜筒一般卷曲的表面就是完美的例证。整整一代建筑师都用编过号的蓝色泡沫塑料块制作建筑模型,如今外表面再次被看作“结构”(program)的自然延伸,尽管现在这种做法更多变成了一种表现手法,而非赖特眼中“自然生长”原则的实现。

这种按空间策略将赖特作品奉为经典的迫切心情与之前想把赖特与国际式样(International Style)的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归为一类的愿望一脉相承(赖特因其浪漫主义情怀以及对奇异装饰的偏好一直被排除在此行列以外)。这一纠正历史的愿望并不新鲜:早在1960年,建筑家/批评家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就提出三大“大师级建筑师”的说法——勒•柯布西耶是形式大师,密斯是结构大师,赖特是空间大师。但赖特一直像现代主义的引子,按亨利-罗素•希区柯克(Henry-Russell Hitchcock)的话说,他是遗失的“半现代”中间环节。赖特有意与这段历史保持一定距离。1939年,他在英国建筑皇家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呼吁要“独立于一切脱离生活的资源之外;独立于经典之外——无论新旧。”放到这种扩大后的语境里,“由内到外”就不单单是指外部对内部的表述,而变成了从僵化风格的逃离。早期他反抗的是折衷主义,后来则主要针对日趋正统的现代主义发出的各种设计指令。国际式样清晰的建筑原则有助于它的传播,与之相反,赖特的有机生长模式覆盖面广泛,与其说是一系列建筑信条,不如说是对他独特的主观性之表达,即融合空间、材料、功能、场所和结构的努力。

古根海姆博物馆这次展览对抽象空间的强调有时让人感觉冲淡了赖特对颜色、装饰、材质的综合感受力。除了早年美国风房屋(Usonian house)的椴木模型,其他所有十二件新近委托制作的模型都一水的白色,目的在于凸显建筑结构的空间特征。但如此一来,就等于遵从了国际式样通过连续、平滑的单色调表面强调体积的做法——这一策略在意识形态上不无弦外之音。对于国际式样的拥护者们来说,白色,加上向中心集中的平面图以及高出地面的底座,是一种区分建筑与周围景观的手段。赖特拒绝做这种区分。他的建筑向景观内部延伸,或者通过吸收当地材料而显得仿佛是从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浮现。赖特在发挥最好时能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场所兼顾观赏性与功能性。在他1943-48年的“太阳能半圆建筑”赫伯特•雅各布房屋#2(Herbert Jacobs House #2)中,环境本身被赋予一系列功能。月牙形的房屋背后有一道土堤,主要用来遮挡北风侵袭。南边面朝一个低于地平面的花园,这样冬天的太阳就可以温暖玻璃墙面。目前,不少关注环保的建筑师以赖特为榜样,正在重新挖掘被动式采暖与制冷催生新形式的潜力。建筑的功能性与形式创新合二为一,这比现在很多设计方案通过增添建筑附属物而在绿色建筑评级系统里东拼西凑得分的做法要好很多。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赫伯特•雅各布房屋#2、1943-48、美国尉思康森州、内部。

赖特非常注意建筑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注也很容易导向类似如今郊区蔓延现象的低密度城市规划。本次展览将此类设计放在赖特“对外”实践的语境下考量,从概念上把他早年对建筑形式的处理方法与推进Usonian房屋在美国广大非城市地区普及的努力(最终未能成功)联系在一起。两个侧厅集中展示了赖特的家庭住房项目与城市规划方案,让观众充分看到赖特十分重视独门独户的家庭建筑对城市图景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尼尔•莱文(Neil Levine)在随展览出版的画册中指出,纸风车形状的草原房(Prairie House)在设计之初就预见到自己将会在芝加哥网格状的城区里被大量复制。而在1942年的项目三叶草四翼房(Cloverleaf Quadruple Housing project)中,花园似乎是从建筑向外突出的四个翼里漫溢出来的,从而确定了街道和城市景观的布局图案。当然,这些规划的实现都需要汽车。无墙车库本身就成为一个深入周遭环境的建筑体。在赖特最完备的城市规划图纸“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中,那些描绘精细、奇形怪状的汽车暗示着作者的假设前提:现代交通的灵活便利将彻底取消城市规划的必要。然而,赖特的另一项大规模规划提案(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发现)却没有遵循这一思路。在该规划图中,巴格达郊区盘旋的公路利用汽车作为催化剂制造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城市景观。

本次展览一共展出了六十四个项目,两百张草图原件,当然不可能完全涵盖赖特七十多年充满争议的建筑实践。但既然是为古根海姆五十大寿庆生的回顾展,值得注意的是,距离博物馆落成时间最近的前辈建筑——旧金山的V.C.莫里斯礼品店(V. C. Morris Gift Shop)被排除在此次展览之外。莫里斯礼品店内部,一条长长的坡道盘旋升至半透明的天花板。店面藏在一面砖墙背后,墙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带拱顶的入口。在建筑内部的离心结构与面具般的外立面之间,赖特保持了严格的区分,完全与现代主义在外表面上做空间表达的理想做法背道而驰。赖特自己也承认,他“忍不住对那些证明规律存在的例外着迷。”莫里斯商店时刻提醒我们为什么很难把赖特的作品归为严格的现代主义模式,同时也使他在多元主义经久不衰的当下显得更具讨论价值。最后我们发现,对于约翰逊的讽刺,赖特自己也许已经作出过嘲弄的肯定(并大大超前于后现代主义者的挪用游戏):莫里斯商店罗马风格的拱门显然指涉的是亨利•霍布斯•理查德森(Henry Hobson Richardson)——另一位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由内到外”将于2009年10月22日-2010年2月14日在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

Michael Wang现居纽约,在艺术与建筑领域工作。

译/ 杜可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