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2 results for: 杨振中

  • 专栏 COLUMNS 2023.12.06

    复古口传文学时代的展览状况

    陈玺安

    刚结束的

  • 杂志 PRINT 2023年12月刊

    2023年度最佳

    姚嘉善

    姚嘉善(Pauline J. Yao)是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视觉艺术主策展人,近期她在M+策划了艺术家陈佩之(Paul Chan)和斐公庆(Bui Cong Khanh)的个展。目前她正在负责展览“黑白:摄影叙事”(Noir & Blanc: A Story of Photography)的筹备工作,该展览由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3.07.24

    阿涅类寻

    btr

    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时,就需要音译词。SNAP艺术中心的群展题目“阿涅类寻”是英文单词annihilation的音译。annihilation原是物理学名词,常译作“湮灭”,意指“物质”与其所对应的“反物质”碰撞之后消失、转化为能量的过程。相应的动词annihilate来自拉丁语,有“朝向无(nihil)”的意思。整个展览便围绕着这一概念丰富的象征意义展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智慧及知识的传承以及可见的物质世界与不可见的神灵世界之间的连接。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2.11.21

    耿建翌

    杜可柯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展览“他是谁?”是2017年耿建翌逝世以来的第一场大型回顾展,通过九十余件跨越不同媒介的作品全面梳理了艺术家三十年来的创作生涯。在展览架构上,策展人凯伦·史密斯和杨振中(艺术家张培力担任此次展览的特别顾问)并没有采用严格的时间或主题线索组织作品,而是选择深入耿建翌的观念迷宫,让那些贯穿其整体实践的主要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时间节点和材料中自然浮现。

  • 所见所闻 DIARY 2022.11.16

    愿你活在有趣的时代

    btr

    今年的上海艺术周让我想起三年前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愿你活在有趣的时代”。这不仅是因为在油罐艺术中心看了埃德·阿特金斯(Ed Atkins)的展览“无用之物”后所激发的记忆蒙太奇,而且更像是在见证一连串带着后见之明看或许并不太过出人意料的现实事件后,顿悟般看清了这句暧昧不明如同谶语般的祈使句被解签后的样子。

  • 新闻 NEWS 2021.04.23

    UCCA Edge将于5月22日在上海落成开馆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宣布,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UCCA Edge将于2021年5月22日正式落成开放。UCCA Edge占地5500平方米,位于盈凯文创广场,名字中Edge一词源自所在大厦的英文名。建筑空间由纽约SO – IL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之一刘静担纲设计,拥有1700平方米的展厅、户外环绕式开放露台、大堂、报告厅和艺术商店。UCCA

  • 新闻 NEWS 2021.03.27

    Art-Ba-Ba宣布运营团队更新

    创立于2006年的Art-Ba-Ba日前宣布,将重新升级整个系统,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逐步转换为一个跨多平台发展的艺术创意品牌,包括但不限于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B站等多平台的艺术文化内容输出,艺术项目的策划、运营以及艺术公关服务等。媒体人李宁将接管Art-Ba-Ba。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0.11.15

    杨振中

    李素超

    杨振中在个展“现形”中通过一系列石雕再一次展现了他此前作品里即表现出的对劳动和劳动者以及自然和人为、机器和手工之间共生关系的思索。从录像《春天的故事》(

  • 专栏 COLUMNS 2020.10.29

    发生两次的历史

    陈玺安

    在《杜尚之后的康德》(Kant After Duchamp,1993)中,蒂埃里·德·迪弗(Thierry De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0.08.25

    2020+

    王智一

    2020年过半,这个时候用一场展览反思生命、讨论死亡,究竟是在解决紧迫问题的路上迈进了一步,还是为已经堆积如山的灾难话语再多添一层修辞?对于该问题,红砖美术馆的新展“2020+”如果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也至少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契机。在瑞秋·罗斯(Rachel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8.09.21

    杨振中

    和文朝

    要在Photoshop里新建图层,或清除和隐藏已有图层,你需要点击背景选项中的“透明”,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匀净的灰白格子图层,表示上面没有任何像素存在。换用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说法:这个灰白格子图层,意味着“非在者和绝不存在者”,即那个没有任何像素可以指谓的“无”。

    当这一匀净的灰白格子图层在杨振中个展“静物与风景”里蔓延成为一个巨大的空间

  • 专栏 COLUMNS 2018.02.14

    鲁明军:2017年最佳展览

    鲁明军

    2017,注定是个多事之秋。十九大开幕前夕,北京市政府全面铺开胡同整治行动,几乎所有沿街开放的营业机构都被强行关停和封门,位于箭厂胡同的五金咖啡书店也未能幸免,旁边的非盈利艺术机构箭厂空间则碰巧因为有正在实施的杨振中个人项目《栅栏》“掩护”,而幸运地“躲过一劫”。《栅栏》也因此被赋予了另一层现实意涵。杨振中原本探讨的是观看与权力这一经典

  • 新闻 NEWS 2017.08.05

    北京开展开墙打洞治理,艺术家空间被封堵

    7月31日,微信朋友圈流传一张题为“守护五金”的海报,暗示艺术家经营的空间五金可能即将消失。据悉,五金和附近的箭厂空间于今年7月初收到通知,示意自通知当日起,随时可能对已开墙打洞的门户进行“严厉查处”。8月2日,一些工人来到现场对五金进行砌墙堵门,并于当日完成了封堵。位于同一条胡同的箭厂空间正在展示杨振中的场地特定项目“栅栏”。

    箭厂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3.12

    聚场

    Todd Meyers

    在《给西方人的能量计划》(Energy Plan for the Western Man,1979)中,约瑟夫·博伊斯谈到了他作品里的“化学反应、发酵、颜色变化、腐烂,(和)干枯。”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的转媒体展览“聚场”就以直白而意外的方式检验了博伊斯的方法论。不知道策展人是否预料到,夏瀚的《字符镜》(如同“黑客帝国”般的绿色开放源码的大型投影装置,2015)会跟对面墙上明亮的Mac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10.04

    信息雕塑公路

    郭娟

    没顶画廊迁至西岸新空间后的首场展览被命名为“信息雕塑公路”,一方面体现出策展人对于现下世界的理解角度,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画廊挑选合作艺术家时的“趣味”——这点或许比展览主题本身更值得研究,毕竟,无论对“信息”的强调还是对博伊斯“社会雕塑”的指涉,甚至二者的组合,只是提示出了大致的关注方向,在深入论述缺席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给出一种观念上的刺激。

  • 新闻 NEWS 2016.09.12

    第11届上海双年展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及25件参展作品方案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日前公布了第11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展参展艺术家名单及25件参展作品方案。本届双年展主题定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由印度Raqs媒体小组担任主策展人,包含主题展和城市项目。主题展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至三楼,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27位,女性艺术家32位,男性艺术家48位,艺术家团体12个。双年展将于2016年11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举办。

  • 新闻 NEWS 2016.06.08

    2016年上海双年展确定主题并发布首批参展艺术家名单

    艺术新闻报道,2016 年第11届上海双年展由来自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担任主策展人,主题定为“何不再问”(Why not ask again),灵感源于“印度新电影”运动先驱李维克·吉哈塔克(Ritwik Ghatak)的作品《正辩,反辩,故事》。

    除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 新闻 NEWS 2016.06.01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发布

    艺术当代报道: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日前公布了双年展主题和十五名艺术家名单,以及“51人”“外策展平台”“终端站”“理论剧院”板块的部分内容。

    本届双年展主题定为“何不再问”,双年展“终端站”板块受邀艺术家包括:依凡娜·弗兰克(德国)、瑞吉娜-侯塞·加灵多(危地马拉)、马卓琳·戴克曼(比利时)、牟森+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9.15

    上海黄金周

    贺潇

    北京还在全民享受着反法西斯70周年小长假的悠闲,我却空降“上海黄金周”,并且做好了走断腿的心理准备。据悉,九月初,上海将在一周里迎来近200个展览与艺术活动:三个艺术博览会,数不胜数的展览开幕、慈善晚宴、开幕party、after-party和小圈子聚会等等。想必在一览魔都艺术经济繁荣景象的同时,也是对每位参与者身体素质的一次挑战。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9.10

    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

    韩见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中,尽管策展人试图用“临摹”、“挪用”和“山寨”三个关键词来结构二十多位艺术家的一大堆作品,它仍然呈现出一副“迷人”的涣散面貌。陈幼坚用蛇皮袋材料做的LV包包散落在地下,杨振中从网上下载并以原作尺寸强行打印出来的充满马赛克的“名画”挂在墙上,叶甫纳那些披挂着小灯串的火树银花和假山水灯箱仿佛节日过后不甘被遗弃,拼命亮着,耳边则回荡着周铁海的声音装置《机场》(1996)中的登机广播。王冠山的《观》(2014)更加“惨不忍睹”,他以艺考生的拙劣素描为样板,还原他们作画时观看的石膏像,结果就出现了激光电眼阿格里巴,老巫婆伏尔泰,黑人兄弟美第奇和梯田脸“海盗”阿里斯托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