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7 results for: 赵要

  • 新闻 NEWS 2021.03.27

    Art-Ba-Ba宣布运营团队更新

    创立于2006年的Art-Ba-Ba日前宣布,将重新升级整个系统,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逐步转换为一个跨多平台发展的艺术创意品牌,包括但不限于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B站等多平台的艺术文化内容输出,艺术项目的策划、运营以及艺术公关服务等。媒体人李宁将接管Art-Ba-Ba。

  • 专栏 COLUMNS 2020.08.11

    探明所有的墙

    林云柯

    “让我在自己家里变成一扇门,我可以永远出门永远进门。”——金武林《变形记》

    几个月前,我的手机收到好朋友杨紫发来的一张在线影院观影票。由他策划的这个题为“梦饮酒者”的线上观影单元共由

  • 专栏 COLUMNS 2018.06.05

    宇宙奇观

    李博文

    五月初,艺术家赵要体验了一回当明星的感觉,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了一场持续仅一天的展览。工体建于195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与人民大会堂及北京火车站同被列为19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在过去的近六十年时间里,工体成为了北京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中心,承办不同类型的活动——近年来以足球赛事和演唱会活动为主。

    赵要把他一万平米的作品带

  • 所见所闻 DIARY 2018.05.05

    蜀道

    缪子衿

    首届ART CHENGDU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在靠近春熙路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地铁广场上。两顶白色帐篷被命名为“A馆”和“B馆”,呈现 了31家画廊以及多个媒体及品牌合作伙伴。参展画廊的构成、数量、展位大小与分布并不像Art Basel或Frieze这般相对成熟的国际艺博会有体系。不过如此比较或许有失公平,于2014年创办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也是在近两年才发展出定位分明的板块及具有实验性和公共性的特别项目。正如一位藏家所言,“毕竟ART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4.26

    球场

    李宁

    策展人刘畑最初的思考是从“台球场”的概念开始——它除了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去竭力完成开球-传接-进球快感的自由空间之外,其内部还增设了边界、摩擦、碰壁、反弹、作用力、判罚等物理现象、数学原理以及人为规则等种种限定。尽管我们站在“球场”的两端能轻易看穿它赋予参与者的简单规则和目标,但游戏最大的乐趣及难度莫过于你如何去开这场“any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10.04

    信息雕塑公路

    郭娟

    没顶画廊迁至西岸新空间后的首场展览被命名为“信息雕塑公路”,一方面体现出策展人对于现下世界的理解角度,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画廊挑选合作艺术家时的“趣味”——这点或许比展览主题本身更值得研究,毕竟,无论对“信息”的强调还是对博伊斯“社会雕塑”的指涉,甚至二者的组合,只是提示出了大致的关注方向,在深入论述缺席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给出一种观念上的刺激。

  • 采访 INTERVIEWS 2016.08.24

    赵要

    杜可柯

    现居北京的观念艺术家赵要一直关注艺术形式背后起决定作用的诸多因素。本文中,赵要讲述了此次在北京公社最新个展“最后一个鸡蛋”的整体构想,以及艺术在当代社会中如何通过对信息的调度和再处理,成为捕捉和改变集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展览将持续到10月8日。

    我一直觉得,在我的创作里,没有什么个性可言。所谓的“特点”或“个性”其实是通过分析集体意识里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06.15

    不止于风景

    杨北辰

    从上海去南京的途中,夜晚和薄雾同时随高速路延伸,水汽被体量不同的车辆冲散时留下各异的氲痕。穿行在这中国最富庶的区域,“风景”几乎是看不见的,倒不是因为黑暗,而是你只能看到一座接一座的城市在车窗旁呼啸而过:苏州,无锡,常州,丹阳,镇江。路网将这些名字中都充满风景的城市串联起来,发达的城市带与交通体系却令人无法察觉她们之间的边界与差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自己并没有移动,而只是无缘故的滞留在上海的某处远郊。和开车的艺术家李竞雄谈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话题,在三百多公里的旅途中这是抵挡困倦的唯一方法。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06.08

    难看:暧昧的伦理,去阶级眼光

    朱荧荧

    剩余空间的最新群展以“难看:暧昧的伦理,去阶级眼光”为题,探讨“难看”一词延伸出的修辞策略的暧昧属性,展出了白谦慎、何岸、何意达、William L.Lutgens、谭天、肖克刚、赵要7位艺术家的作品。

    在展览题目中,“难看”指向“难以辨别”之义,策展人鲁明军将其内涵解释为以下几个层面:感官上的审美和趣味判断,伦理道德的正确与错误,阶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05.03

    长长征

    杜可柯

    如果要给北京各大画廊制作卡通人物形象,长征空间的形象肯定是个有点儿怪怪的大叔。不是因为他的核心代理艺术家名单上鲜有女性名字,也不是因为长征灵魂人物卢杰本人的气质使然,而是从创始之初的“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到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8.28

    与距离和时差有关

    郭娟

    北京到西安,六个小时的高铁车程,从古都到更老的古都,不过这种历史距离很自然地被中国现代城市千篇一律的外观抹平了,并未明显感觉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天气照样炎热,道路照样拥堵,连“二环”这个地理标示都是一样。搭六个小时的火车去看展览细想起来确实有点荒诞,尤其实际情况是我打车十分钟右拐两次就可以看到王光乐最新的作品(却还没有成行,只能在见到艺术

  • 专栏 COLUMNS 2015.02.18

    赵要:2014年度最佳展览

    赵要

    2014年初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徐震:没顶公司出品”和年尾上海香格纳画廊的“徐震-没顶公司出品:快乐似神仙”适合联系起来看。这两个展览跟以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徐震从公司作为主体转变到对个人作为主体的再度强调。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2.04

    黑方块的旅程:1915至2015年的抽象艺术与社会

    陈玺安

    继去年皇家艺术学院以抽象与几何为主轴,探讨拉丁美洲现代性的“激进几何学”展,以及同时间泰特现代艺术馆的马列维奇回顾展之后,白教堂画廊今年首展“黑方块的旅程:1915至2015年的抽象艺术与社会”延续相同的线索,以俄国前卫主义为起点梳理形式实验与社会实验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场极具野心的展览的关注范围不仅在时间上跨越一个世纪,在空间上也尝试覆盖欧美之外的地区。原本不大的展厅因为这样的视野设定而塞满了上百件作品。以马列维奇仅有A4纸大小的《黑方块》为首,展览前段的设置简洁紧凑。除了罗德钦柯(Rodchenko)散布在莫斯科和柏林的广播塔摄影以及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12.23

    中国内部 : 巨人里面

    詹育杰

    “Inside China: L’Intérieur du géant”里的法文标题源自身兼小说家的航拍摄影先驱纳达尔(Nadar, 1820-1910)。1863年,纳达尔拍摄了他 60米高的热气球“巨人号”的内部空间,这个谜样的影像暗指我们所追寻的东西也许不在外部,而是深藏于内部。标题里法文的“巨人”对应英文的“中国”,两位策展人(巴黎东京宫的Jo-ey

  • 新闻 NEWS 2014.10.11

    K11艺术基金与巴黎东京宫合作

    K11艺术基金与巴黎东京宫合作,今秋将呈现首场名为Inside China的中法艺术家联展。K11艺术基金创始人郑志刚和东京宫馆长让·德·劳西(Jean de Loisy)于今年早些时候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碰面,签署了理解备忘录。

    Inside China将于2014年10月20日至2015年1月11日在巴黎展出,然后再到大陆和香港地区。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王春辰和居于纽约与巴黎的策展人Jo-ey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3.16

    大生意

    王辛

    去年秋天,在军械库艺博会宣布“聚焦中国”的酒会上,初被任命为策展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Phil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3.07

    赵要:精神高于一切

    曾一丁

    赵要在伦敦的首次个展中呈现给观者叙事史诗般的观念艺术。7幅绘画作品布满整个展览空间,而“衬托”它们的则是墙面上巨大的黑白藏区实景图像,此外,4张草席和相册分置在大小两个展厅的地上。赵要在牛仔布上用中性色重新绘制了一年前在北京公社《很有想法的绘画》系列中出现的抽象几何形状,这些作品在北京完成以后,艺术家带着这些作品一路去到青海接受活佛加持,然后原路返回。600张纪实照片记录了这次公路旅行,并收录在展出的相册里。

  • 新闻 NEWS 2012.12.26

    GUEST小组宣布解散

    近日,UCCA策展人蔡秉桥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第六周SEE/SAW preview: "GUEST小组于2012.12.25日在此宣布解散"。并配上GUEST小组参加“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的展览现场。

    这条消息得到GUEST小组成员之一赵要的确认。解散的消息也通过展览的形式宣布。

  • 所见所闻 DIARY 2012.12.11

    第一个五年计划

    贝安吉(Angie Baecker)

    从仪式细节看政治气候是一门艺术。在中国更是如此,从天朝各种大会的座位分布上就可以看出一些微妙的高低起伏。就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几天之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也铺上红地毯,举办了五周年庆典。香槟招待会、静拍、庆典晚宴和余兴派对这些活动都是高高张罗的,她刚从蛇形画廊回来,目前担任尤伦斯的赞助经理。嘉宾陆陆续续来了,艺术圈内的人开始望闻问切起来:都邀请了什么人?怎么就坐?尤伦斯将怎样呈现这五年的坎坷历程?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7.21

    赵要: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

    杨北辰

    在“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中,赵要抛出了一个经典的希区柯克式的麦高芬(MacGuffin):当我们试图沿着既定的路径去追求展示效果时,便会发觉遭遇的其实是悬置的事件。艺术家在此布置了智力陷阱,将破坏性因素埋藏在观者习以为常的认知路线中,同时也向“业内人士”以调侃的语气发问:生产“新”的展览是否是艺术行业默认的游戏规则以及全部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