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0 results for: Liam Gillick

  • 所见所闻 DIARY 2021.11.08

    去艺博会还是艺术区?

    缪子衿

    翻看手机相册发现,我在今年6月去了两次次北京展览馆,10月去了一次全国农业展览馆。作为一个没有收藏需求的望京住户,赶场三次艺术博览会的主要任务是约几位平时生活在上海、广州的艺术家就近讨论工作。但这一年的展会之旅还未结束,10月下旬,我又参观了位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博乐德艺术中心举办的五个开幕展览。

    通往艺术中心

  • 专栏 COLUMNS 2021.06.26

    星际大脑

    埃里克·摩尔斯

    1999年,混沌子画廊(CHAOID GALLERY)在纽约非营利机构线蜡空间(Thread Waxing Space)宣布启动,为此,策展人兼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沃伦·奈迪奇(Warren Neidich)组织了一场题为“作为神经生物实践的概念艺术”的群展,集结了关系美学大咖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和利亚姆·吉利克(Liam

  • 专栏 COLUMNS 2019.10.24

    认知局限

    杜可柯

    2000年前后,亚洲各大城市涌现的三双年展为观众呈现的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超越边界”(1995年光州双年展)、“都市营造”(2002年上海双年展)、“无法无天”(2000年台北双年展)、 “大浪潮-面向新的综合”(

  • 新闻 NEWS 2019.01.19

    艺术家联署敦促新美术馆允许员工组成工会

    超过五十位艺术家、策展人和教育工作者为支持纽约新美术馆的员工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后者在开始组建工会的过程中面临着该机构管理层的阻力。新美术馆员工本月早些时候向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请愿书,并正在准备1月24日星期四举行的工会选举。

    该机构目前正与致力于干扰工会的咨询公司Adams Nash Haskell &

  • 新闻 NEWS 2017.09.26

    艺术家与美术馆联合反对特朗普的移民政策

    artnet报道,美国最高法院目前计划在下个月听取特朗普那富有争议的移民政策的口头辩论,与此同时,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与美术馆馆长协会(AAMD)合作招募超过一百家艺术机构表示来发声反对这一指令,他们试图巩固目前的一系列诉讼来反对所谓的穆斯林禁令。

    纽约艺术基金会(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09.09

    以“种子”为“奇点”

    顾灵

    开学第二天,上海还是夏天的样子,闷热,雾霾回归。赶到人民广场搭大巴前往朱家角,背着大包小包刚从北京赶来的中国艺术交流(China Residencies)的联合创始人Kira Simon-Kennedy气喘吁吁地坐在了我旁边。一路上,除了无奈看着拥堵车流,与不小心听到坐在后面的诸多媒体友人的口述八卦外,我们读着Kira从包里掏出来的几期《流泥》(concrete

  • 新闻 NEWS 2016.08.09

    首届冈山艺术峰会任命利亚姆·吉利克担任艺术总监

    日本全新的当代艺术三年展——冈山艺术峰会(Okayama Art Summit)日前宣布任命利亚姆·吉利克(Liam Gillick)担任艺术总监。首届峰会将于2016年10月9日至11月27日在日本冈山县举办。

    首届三年展主题定为“开发”,届时将迎来包括卡梅隆·罗兰(Cameron Rowland)、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 新闻 NEWS 2016.07.27

    日本将新增当代艺术三年展——冈山艺术峰会

    雅昌艺术网报道:全新的日本当代艺术三年展——冈山艺术峰会(Okayama Art Summit)将于2016年10月9日至11月27日在日本冈山县举办。首届三年展由现居纽约的英国艺术家利亚姆·吉利克(Liam Gillick)担任策展人。

    首届三年展主题定为“开发”,届时将迎来

  • 专栏 COLUMNS 2016.02.04

    黄小鹏:2015年度最佳阅读

    黄小鹏

    拉斯卡罗利-《私人摄像机》

    这本书使我想起参加过的展览“Never Go Out Without My DVCam”。第一人称“我”,首先是一种有别于工业化生产的自传式表达形式,而具有“结构和概念的逾越”、“跑题的、好玩的、矛盾的和政治的”边缘性另类散文电影和录像,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觉醒和自我肯定的政治行动。本文探讨了自60年代延续至今的作者式、实验式、激进式非虚构先锋电影(包括以影像记录的日记、游记、札记)的传统,从理论、实践、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包括阿伦•雷乃、戈达尔、

  • 杂志 PRINT 2014年2月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和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

    尼克・鲍姆巴赫 | Nico Baumbach

    《电影》,阿兰・巴迪欧;编辑:Antoine de Baecque,翻译:Susan Spitzer。莫尔登,马塞诸塞州:Polity出版社,2013年。共280页。《剧场狂想曲》,阿兰・巴迪欧;编辑/翻译:Bruno Bosteels。纽约:Verso出版社,2013年。共192页。《感知:来自艺术美学体制的若干场景》,雅克・朗西埃

  • 新闻 NEWS 2010.06.12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在京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2010年6月11日,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在京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策展小组成员范迪安、李磊、高士明出席,他们向媒体介绍了本届上海双年展 “巡回排演”计划。双年展巡回地点除上海之外还包括北京、纽约、西班牙等地。另外,本届展览还包括“从西天到中土——印中学者高峰对话”等大型学术活动。

    作为中国举办时间最长的国际性双年展,本届上海双年展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届全部由本土策展人参与的双年展。

  • 杂志 PRINT 2009年9月

    威尼斯2009—游戏场

    林•库克 | Lynne Cooke

    郁郁葱葱的棕榈树,陪衬着白色的柱廊,美丽的海景尽在眼前。古典主义的气息尽在其中,这里曾是Padiglione Italia (新命名为“展览宫”)的正门,而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的作品,真是起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不禁令人想起威尼斯海滩。在丹尼尔•伯恩鲍姆(Daniel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06.12

    男人说了算 [威尼斯]

    David Velasco

    周一很晚时我才来到威尼斯,参加丹尼尔•伯恩鲍姆担任策展人的双年展,到了之后,搭上了似乎是来自Ferrovia的最后一班游艇。目的地:San Zaccharia和一家可以想象得到的、狭窄而又昂贵的酒店。浏览着2007年的旅游指南,我注意到在“Dorsoduro”的一节,有个新闻的题目是“Pinault in the

  • 杂志 PRINT 2009年夏季

    夜校

    塔兰•法泽利斯 | Taraneh Fazeli

    艺术圈趣闻一则(很像戈达尔电影《一切安好》肉类加工厂工人挟持经理的场景):在柏林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观众被带到一个有电视的房间,通过电视屏幕收看会议直播。但由于技术故障,电视放出来只有图像没有声音。一心来参加讨论的观众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这是故意拒人与千里之外的挑衅行为,所以决定封锁讨论现场。当晚研讨会碰巧在一间厨房里举行,因为主办方认为厨房是代表热情好客和愉快交流的地方,所以特意这样安排。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危机才最终解除,“人质”才被释放。当时,被“释放”的讨论小组成员只向“挟持者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不直接敲门进来?

  • 杂志 PRINT 2009年3月

    凯瑟琳·奥比和空间任你游

    海伦•莫尔斯沃思|Helen Molesworth

    博物馆是改良的机构。比如说,这面墙上放着一幅Frank Stella, 另一面墙放着Morris Louis;这没什么不好。即使过去三十年里,学术界认为美学的选择不仅仅是风格上进步的证明,而且也具有伦理上的意义,而博物馆却依然会忽视这种张力所引起的不安,无论你是在画布上泼墨也好,还是在上面一笔一笔地去画也好,这都是有讲究的,而博物馆却依然会忽视这种张力所引起的不安。1989年惠特尼独立学习项目在纽约举行的“博物馆的欲望”不是个体的策展人、总监或托管人有意地要地要煽动出这种差异性来,而其实是意识形态构筑的庇护下,一种无意识所为。

  • 杂志 PRINT 2008年12月

    伦敦现场

    Emily Pethick

    “一点生态再加一点灾难,要团结社会各阶层,没什么比这更有效了。”这一尖刻观点——也是马丁·贝克(Martin Beck)今秋在南伦敦非营利艺术空间Gasworks个展“座谈2”的副标题——在冰盖和市场同时消融的今天尤显及时。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是先知先觉的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四十年前在《环境迫害》(《The

  • 杂志 PRINT 2008年9月

    服务美学

    Steven Henry Madoff

    过去一百年,随着工业主义过渡到后工业主义,第一世界国家的企业纷纷从商品生产向服务贸易转移,手工制造业被赶到远离市区的廉价劳动力集中地。在此期间,艺术家的态度和创作手法明显经历了多次考验和变化。Helen Molesworth 在她2003年的文章《职业道德》中重点阐述了以上转变的意义。她描述了艺术家的创作气质,手法以及相对其他行业工人的社会合法性如何与经济两大引擎及其驱动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史学家Benjamin

  • 新闻 NEWS 2008.05.23

    Liam Gillick入选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

    Liam Gillick 得到推选,将代表德国参加2009年32届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展厅的策展人是Nicolaus Schafhausen, 他也是鹿特丹 Witte de With当代艺术中心的负责人。去年,他推选了 Isa Genzken代表德国参加双年展。 Gillick目前生活工作在纽约和伦敦,通过“假定的社会模式”,探讨“社会乌托邦的不同现象”。

  • 杂志 PRINT 2008年5月

    异议的发动机

    Liam Gillick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3.06

    惠特尼双年展 [纽约]

    Michael Wilson

    Carly Berwick在《纽约》杂志上把2008年惠特尼双年展说成是展览中的Facebook(部分原因是据说联合策展人Shamim Momin对“欣然接受所处地点”<1>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有鉴于此,周二晚上VIP开幕式的场面也许应该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现场不仅星光熠熠,还给人一种尽是熟人的感觉。事先有人告诉我不要走正门,并指出第74大街上还有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入口(人称“简•西摩尔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