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刘亦嫄

Almost Art Project艺术节北京站展览现场,2015.

Almost Art Project(简称AAP)艺术节北京站刚刚在位于杨梅竹斜街的临时空间闭幕,这个以推广“素人”艺术、漫画家与街头艺术为宗旨的艺术项目集合了接近60位艺术家与超过300件的艺术作品,提供给观众某种在当代艺术之外想象艺术的另类可能。在这篇访谈中,AAP的创始人刘亦嫄对该项目的缘起、运作过程以及未来发展发向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从有Almost Art Project这个想法到最终实施总共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做公益展览结识了一些特别的艺术家,像在美院地下室里工作的汪化,我发现她特别呆得住,跟一般人不一样,感觉既然能遇上这样的奇人,全国肯定还有不少这样的“素人”艺术家。筹备工作从去年11月开始,先是通过网络搜索关键词,但更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周围的资源,比如在朋友圈转发信息,所以这次参加展览的艺术家很多都是艺术圈内人的推荐——很多艺术家都有家属在做艺术,因为这层关系让这些“素人”更容易被发现,这和国外的情况很相似。另外我们找到了南京天成艺术中心,他们是一家专门为精神病患提供创作条件的空间,这次展览中有14位艺术家来自这个机构。

我们针对作品会进行筛选,以及和艺术家本人聊天。我们对于艺术家最基本的标准是未受过训练、但又特别有创作冲动和表达欲望的人。他们不像“职业”艺术家那样必须跟着画廊、博览会以及双年展的档期做作品,他们是完全自发的,全靠自己的喜好来创作,而且有着不可抑制的热情——之前说到的汪化就是觉得自己不画画会死掉的人。我们找到的很多艺术家都是如此,这跟我做记者时采访过的职业艺术家很不一样。

举办这个展览,我们肯定希望让这些艺术家进入所谓“专业人士”的视野,而且我们的展览也确实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前来参观,比如叶永青,他就很喜欢这个概念,觉得展览中的每个艺术家都比自己牛。前两天参展艺术家之一的龙荻的父亲龙全也来了,他也是老一辈比较有名的艺术家,但看这些作品时非常仔细。特别是精神病患创作的作品,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部分确实超越了他们的想象范畴,当然也可以说“纯粹”的东西比较动人。有意思的是展览期间我收到了很多来自各处的推荐,全都来自“奇人”,展览结束后我已经安排了去看这些人的作品。艺术圈的人往往最早关注这类艺术,例如在法国就是由艺术家杜布菲(Jean Dubuffet)开始的,我们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艺术圈提供一种另类的可能性,同时帮助这些艺术家,让他们有发声发光的机会。

这里的每个艺术家都有故事,汪化不用再说,关于她的纪录片已经在法国拿了奖。再说一个刘永和的故事,他是个裁缝,去世的时候家人开始清理他的东西,恰好有一个服装设计师进了这家裁缝铺,随即惊为天人,这些东西就被她给收回来了。还有一个李忠东,自从跟家人说去韩国打工已经两年杳无音讯,他工作室里的作品也不知道是否被家里人处理掉了,但所幸有其他艺术家更早发现了他,买下了部分作品,其他的作品也用影像做了记录。我们的出版物很多都是靠这些记录来呈现的。

对于AAP刚开始我想开展三个部分:素人,漫画,街头,她们都是我感兴趣的点,所以我要凑在一块,非常任性的走自己的品味。漫画家烟囱说:你为什么不好好做你的素人?我说很简单,这些东西都太圈子化:漫画永远只是漫画,单独做一个展览来的永远还是那些人,关注的永远还是那些作品,没有办法扩大影响力,或者没有办法扩大受众。但在这个项目中,来看素人的会顺带看漫画,看漫画的会顺带看素人,无论你初衷是什么,都顺带对另一领域进行了关注,这才是我想达到的效果。对于之后的操作方式,我希望每次都能和这三个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合作,让他们策划,但我希望这三个领域可以永远交织在一起。

关于销售,因为我不太愿意勉强艺术家,所以这次展览的大部分作品是不售卖的,卖的也基本与艺术家商量着定价,非常自由。我觉得销售没什么不好,对于很多素人艺术家来说反而是特别大的鼓励,他们会觉得受到了关注和喜爱,有人愿意花钱购买作品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这对推动他们继续艺术创作与增强信心十分重要。不过销售所得的资金不足以达到收支平衡,所以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赞助介入,这也是为什么最后把AAP定义为艺术节,因为她不同于一个商业的博览会。目前AAP已经确认9月初去上海巡回,希望也能在成都发生。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