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BOOKS

静竹评《失落的优雅》

阮义忠,《澎湖吉贝屿》,1989年.

前几天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看展,走过两旁全是作品的狭窄过道时,走廊尽头有个人拿起相机对准了我。这时候,闪身躲到旁边似乎显得可笑,大声斥责对方又好像过于无理。带着相机出没的人仿佛一个滴答作响的计时器,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尖锐地叫唤起来破坏你看展览、逛街,或者单纯在发呆的好心情。摄影以机械攫取现实世界的切片,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应和钱钟书先生“吃鸡蛋,别费神去看母鸡”言论的艺术形式。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展览,将那些世界顶级摄影名作和它们180度对面的情景摆放在一起展示,那情形估计会使许多人的幻灭。

阮义忠的《失落的优雅》,正是一本旨在展示“图像对面”的书。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中国摄影人来说,阮义忠是启蒙式的“摄影教父”。他的《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和《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两本书,在“后文革”时期成为许多摄影人全面了解欧美摄影的第一个渠道;他本人饱含温情、驻足人性光辉的照片,用有明显浪漫主义倾向的方式记录台湾社会面貌,使大陆许多尤其是新闻摄影人学会了如何用镜头表现爱。

阮义忠先生的摄影水平自是毫无争议。这本《失落的优雅》中收录了他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在台湾各处农村乡野中拍摄的民情村景,之前曾数次出现在不同展览中,都是大家熟悉的片子,大多是阮义忠在杂志社、电视台任职,各处出差时偷空的创作。阮义忠1950年出生在宜兰一个木匠人家,这种乡人工作、生活,草台戏班子搭台唱戏、驱魔的景象既是他十分熟悉的,也能唤起他怀旧的情绪。因为熟悉,他能够迅速找到表现这种场景内核的手段;因为怀旧,他能够在胶片上印出从心底流出来的真挚温情。正如书名中“优雅”一词所释,阮义忠的纪实摄影关注的是人文情怀,是一种乔治•桑式的纪实。

本次集结成书,阮义忠为每张照片撰写两三段文字,用语言勾勒“图像对面”。这些文字或关于拍摄地历史,或介绍当地风俗,或描述拍摄时轶事,掺杂了许多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叹议论。仅论文字,由于记述过分个人化,甚至为了这种去雕饰的风格,未在内容、结构、逻辑、字词等方面进行什么加工,情感抒发常常产生莫名其妙的断裂。一张好的照片,看似信手拈来,旨在抓取瞬间,实际无不需要光影、色调、构图、被摄物状态等方面的考量。创作图像是此理,创作文字也是此理。细读此书后,抱着了解台湾历史风情希冀的读者自然失望,摄影人买来看看阮先生的所思所感倒也还有些趣味可言。只是,有了“图像对面”的文字,这种诠释反过来消磨了图像单独存在时的魅力,不禁让笔者感到“失落”。

《失落的优雅》,(台湾)阮义忠,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8月。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