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何颖雅

图片提供:家作坊 Homeshop

何颖雅(Elaine W. Ho)是小型合作式艺术空间家作坊(Homeshop)的发起者,这是一个以社区艺术创作为基础的开放式平台,位于北京老城区的胡同里。近期,何颖雅设计并发行了第二期刊物《穿》(Wear),其古典简洁的设计,模糊了公共和私密性之间的界限。这期最新的杂志探讨了一个广泛性的问题:什么是文化交流?

这个空间本身是非传统的,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大部分事都是以活动或时间为基础的,但都是小规模的,没有太多人有机会参与进来,其中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参与。虽然家作坊(Homeshop)是我举办的,它不是一个个人可以关门在工作室创作的项目。它需要众人参与的项目:有我自己,我合作的艺术家,邻居,路人,这些人不同的参与方式构成了家作坊活动的不同方面。

起初,我们决定记录大家为2008年8月的奥运会所做的那些事,但是我很想继续推动对话,看看别人要说什么,所以我们的刊物《穿》(Wear)是一个大家各抒己见的平台。

我已经在这里呆了三年,第一年什么都没做。原本计划除那里之外,我在胡同再找一个店面作为探索和实验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模糊关系,但并没有具体的想法。所以第一年就是呆在那儿,看看那个地方能给我带来什么,周围的环境对此如何有什么反应。一切都是依靠关系建立起来的,我如何和邻居交往,邻居如何与我交往,所以那一年是一个孕育期。奥运会为我们第一系列活动的启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

这个决不是表达为自我的一个项目,家作坊不是个人化的。当然它源于我的想法和我跟他人的关系。比如,已开始邻居感到奇怪,我是中国人,但讲话方式跟他们不一样…我为什么住在这里?住在一个店面里,是不是应该经营一点什么,还是不呢?

在这本杂志里,它源于我企图介入,参与,发现周围环境的过程中所感到的一切。我将这些融汇在一起依然是创造了一件艺术作品。在这个层面上,也许这和一些人画画没什么不同,但这又恰好是我选择的表达形式,写作正巧是对我很重要的事,是我思考过程的一部分。

我不希望它涉及我的个人生活,所以在《穿》里面,我不想通过家作坊来叙述我自己,因为虽然家作坊和《穿》通过我的努力而实现的,但是这个项目不属于我。

你是如何将想法付诸实践呢?这些想法如何和你的日常生活发生关联?对于家作坊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思想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显现?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上认识并发现蕴藏其中的可能性。

我认为从某种层面上讲,我所做的并不够特别,它们没那么出其不意。
以一场活动为基础,或者去对群体进行思考,这些事情已经有人做过了。我们想做的只是在小经厂胡同这个特定时空内通过以社区,研究,合作为基础的各项活动来提出问题并寻求新的可能性。

在家作坊的创造性工作对我而言都非常自然,我在一个处于中间的空间里,感到更舒服自在,因为我一直在一个中间地带的环境里长大,而不单单是“中国的”或“西方的”。

www.homeshop.org.cn/chuan.html
www.homeshop.org.cn/mian.html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