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沈学哲

“见山不是山”展览现场,2013.

“见山不是山”的Vanguard Gallery联展上笼罩着一种安静又漫长的状态。邸晋军的火棉胶玻璃板的湿版摄影中的人物、河流,或是沈学哲镜头中的源源流长的豆满江,无不如此。沈学哲是一位朝鲜族摄影师,能说普通话,但略微有些踉跄。或许只有镜头,才能将他心里的思念源源不绝、毫无障碍的释放出来。这次展期从1月19日至3月23日。

那个地方是朝鲜。我祖先的故乡。我对对岸有着憧憬之情,这组豆满江的照片里融入了我的主观性的感受,我觉得用黑白再好不过了——这是一种乡愁。一种老照片一样怀旧的感觉。黑白片并不真的能屏蔽那些生机盎然的东西。

拍摄时,我追求了一种古典地形学的拍摄方式,那里面的人物是特别小的,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渴望一种崇高的风貌。我看过的那些19世纪的浪漫主义的作品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也喜欢中国古代画里的意境,文人画、山水画。

豆满江和别的河流完全不一样。我认得豆满江两岸的植物。记得2010年,我给韩国某网站拍景点照,但那里却因一个月不下雨,快断流了,像沙漠化的风景。回来之后,我眼睛突然睁开了一样,看到以前没有看到过的风景。

其实,一般边境线上是不许可拍照的。本来大画幅的相机拍一张照片需要很长时间,但因为已对那个机器很熟练了,所以会选好地方,对好焦,尽快拍完。时间太长的话,就会有巡逻警察。对岸的朝鲜士兵可以看到我们这里,最近的地方20米、10米的地方都有,也有点儿危险。

有的时候我会空手去豆满江,是一种很沉静的心情。在江边上,也会想起朝鲜族的儿歌。对岸有我的亲人,比如我的小姨他们。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们家还和他们有联系,后来就失去了联络。

目前我在进行中的题材有长白山、鸭绿江、在韩国的朝鲜族人。我希望有一些整体性的东西,我老问自己:我究竟是什么人?这个“我”,是放在“朝鲜族”里来想的。长白山有三分之一是中国,有三分之二是朝鲜。而鸭绿江是两国的界河。现在很多朝鲜族人到韩国去打工,签证的时间是5年,干着一些特别脏和累的活儿。

我现在就生活在吉林延边,本身也是少数民族,其实,这些都产生了一种孤独的东西。但有时候吃饭喝酒时,普通人也会谈论统一,谈论这些离我们很远的国事。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