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9 results for: Sol LeWitt

  • 杂志 PRINT 2022年12月刊

    电影:2022年最佳

    艾丽卡·鲍尔珊

    艾丽卡·鲍尔珊(Erika Balsom)是伦敦国王学院电影研究系资深讲师。

    1.终于,电影!法国的艺术、图像和表演(1833-1907“ENFIN LE CINÉMA! ARTS, IMAGES, ET SPECTACLES EN FRANCE [1833–1907](巴黎奥塞博物馆,由多米尼克·帕尼 [Dominique

  • 杂志 PRINT 2022年9月刊

    二律背反

    哈尔·福斯特

    在《艺术论坛》创刊后第一个十年期间发表的所有文字里,有两段话一直让我觉得耿耿于怀。两段话都出自广为人知的采访文章,一篇是1966年十二月刊上的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采访,另一篇是1970年五月刊上的伊娃·海瑟(Eva Hesse)采访,两个艺术家都在采访中将极简主义与纳粹相提并论。尽管没有给出更多解释,这样的联系却并不是一种谴责——恰恰相反。那么,其中到底暗示了什么样的关系?[1]

  • 新闻 NEWS 2022.02.21

    丹·格雷厄姆(1942-2022)

    具有深刻影响力的美国艺术家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于2月19日去世,享年79岁。格雷厄姆受到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莱斯利·菲德勒(Leslie

  • 杂志 PRINT 2022年1月

    左,右,内,外

    莫斯塔法·海达亚

    2016年1月的一天,Instagram账号“@whos____who”上线了。谁是谁?这可是个大问题。这个账号匿名且多产,它的每个帖文都是将明显相似的图像(通常是艺术作品)并列比较,一般至少有两件作品,但也会有三件、四件或更多作品拼在一起。这位匿名比较者没有提供任何解释文字,呈现的作品组合就像空白荧幕,供观看者投射自己的想法。该账号发布的第一个对比贴是两幅画作,分别是妮可·艾森曼(Nicole

  • 杂志 PRINT 2021年10月

    图案识别

    林恩·库克

    在2016年对瓦莱丽·贾登(Valerie Jaudon)新作的一篇肯定性的评论文章里,批评家大卫·弗兰科尔(David Frankel)指出,贾登作为主要成员曾一度活跃其中的图案与装饰运动(Pattern and Decoration

  • 专栏 COLUMNS 2021.08.01

    不可见的非场域

    尼克·伊瑟瑞(Nico Israel)

    “没什么可看的。 但如果你们真打算去,这也许可以帮到你,”尼基·史密斯(Nickie Smith)说,她是金钉国家历史遗址(Golden Spike National Historic Site)游客中心的一名员工,她递给我一张复印得很糟糕的地图,但斜睨的眼神里显然包含着警告。这可不是开始十天旅程最后一站的好兆头。

    去年夏末,我和我的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9.11.14

    梁慧圭

    Andy St. Louis

    梁慧圭在Kukje画廊的首次个展创造了一个没有明确中心的沉浸式环境,与她近期的美术馆展览以物为核心的方向拉开了距离。覆盖整个展厅的墙纸作品《孵化与枯竭》(Incubation and Exhaustion,

  • 杂志 PRINT 2019年11月

    斯科普里的重建

    凯特·萨顿 | Kate Sutton

  • 杂志 PRINT 2018年3月

    重要差异:采访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朱利安•罗斯 | Julian Rose

    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不仅因他们那些极富突破性的美术馆设计而知名——从慕尼黑的格兹美术馆(Sammlung Goetz)到伦敦的泰特美术馆,再到迈阿密的佩雷斯美术馆(Pérez Art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8.01.19

    伊格纳西奥·乌里亚特

    李博文

    伊格纳西奥·乌里亚特(Ignacio Uriarte)的个展“空间定义手册”并不如展览标题暗示的一般富有教条特性。以图样的不断重复为主旋律的作品无论是内容及结构都可谓淡薄,没有发展出一种权威性的、充满控制意味的陈述,而是确认了其作为“办公室-办公用品”艺术家的长期实践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实践分支的重要意义——职业的生活化,或生活的职业化;确认了复杂的“跨界创作”必须要主动继承的庞大艺术史遗产(从杜尚[Marcel

  • 杂志 PRINT 2017年2月

    例外状态:张培力的艺术

    姚嘉善 | Pauline J. Yao

    张培力三十年来的艺术生涯都是在刻意地规避被分类。“我不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他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如是说。正如他充满多样性的作品提示我们的:他从来不遵守那个不成文的规则,即成功的艺术家应该发展出一个可识别的风格。然而,他却有着一个无法逃避的标签:“中国录像艺术之父”。

    张培力获得这个称号始于1988年的《30 x

  • 采访 INTERVIEWS 2016.12.23

    廖斐

    张涵露

    廖斐的创作深受科学哲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关注逻辑、材料、空间结构,以及科学方法。最近,廖斐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参加了多个展览:与瑞士艺术家马蒂亚斯·利希蒂(Matthias Liechti)合作的双人项目“不着边际”、波士顿YveYANG画廊的个展“视角”以及与上海玻璃博物馆合作的“平坦”;除此之外,他的两个作品参加了今年的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 新闻 NEWS 2016.12.02

    超过260个画廊聚集在Art Basel迈阿密海滩

    今年是Art Basel迈阿密海滩的第15年,共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的269家画廊,包括第一次参加的21家。博览会于12月1日至12月4日在迈阿密海滩会议中心举行。首天晚上的表演包括达维达·巴鲁拉(Davide Balula)、兔女士(Lady Bunny)、罗伯·普瑞特(Rob Pruitt)和娜玛·查巴(Naama

  • 新闻 NEWS 2016.04.28

    巴塞尔艺博会公布“意象无限”展区参展名单

    艺术眼报道:巴塞尔艺博会日前公布了2016年展会“意象无限”(Unlimited)展区参展艺术家名单。“意象无限”展区分布在1.6万平方米的空间内,旨在挑战传统艺博会的形式和规限,展出富有前瞻性的艺术作品,包括大型雕塑、视频放映、装置、壁画、摄影、表演艺术等门类。

    今年的“意象无限”由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自由策展人詹尼·耶泽(Gianni

  • 采访 INTERVIEWS 2015.10.18

    常羽辰

    郭娟

    常羽辰是目前生活和工作在纽约一位年轻艺术家,曾就读于中央美院摄影系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版画系。她作品中使用的媒介包括版画、声音、影像等。在她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她对质地和节奏的敏感,而她的教育背景、日常经验、阅读及思考则使得她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对“如何在当代做一个艺术家”的个人观点。近期常羽辰的个展“野蛮诗歌”正在北京的Between艺术实验室展出。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9.15

    上海黄金周

    贺潇

    北京还在全民享受着反法西斯70周年小长假的悠闲,我却空降“上海黄金周”,并且做好了走断腿的心理准备。据悉,九月初,上海将在一周里迎来近200个展览与艺术活动:三个艺术博览会,数不胜数的展览开幕、慈善晚宴、开幕party、after-party和小圈子聚会等等。想必在一览魔都艺术经济繁荣景象的同时,也是对每位参与者身体素质的一次挑战。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12.05

    崔洁:新旧都市方案

    张涵露

    “新旧都市方案”的标题灵感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活跃于日本建筑界的“新陈代谢”派,该流派强调城市的有机生长和自然进化。虽说灵感源和画面内容皆为建筑,但崔洁的作品不止于建筑图示;画面虽然抹掉了人的痕迹,却透露出由建筑和城市规划所激发出的人的情怀——在这种情怀中,对过往的留恋与对当下的恐惧并存,唯独没有未来。

    此次展出画作里出现的建筑物原型最

  • 新闻 NEWS 2014.09.01

    意大利画廊家玛丽勒纳•波诺莫(Marilena Bonomo)去世

    意大利知名艺术经纪人玛丽勒纳•波诺莫(Marilena Bonomo)(1928-2014)上周日去世。波诺莫于1971年在意大利巴里创办了画廊,在这里,她支持了一些艺术家的早期艺术生涯,其中包括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 Boetti),米墨•帕拉迪诺(Mimmo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4.15

    邬建安:白猿涅槃

    陈熹

    对专注于创作平面作品的艺术家来说,一般有两种策略摆在面前:一种是持有灵的笔触将观者的注意留在画面本身,只用画面就将人强势征服;还有一种则是用文本技巧将观者最终带出画面。而邬建安本次在前波画廊北京空间的个展采取的显然是后一种策略。此次展出作品的数量多,画幅大,细节精密,正如邬建安在开幕接受采访时谈到的:“这些作品自己一个人是干不过来的,有很多助手来帮我完成”。

  • 采访 INTERVIEWS 2014.02.17

    弗吉尼亚•杜文

    Lauren O’Neill-Butler

    弗吉尼亚•杜文(Virginia Dwan)的善举,为艺术世界写下了浓重的一笔。1969年,她资助了麦克•海泽完成了《双重否定》(Double Negative),并与出版人Seth Siegelaub合作,为卡尔•安德烈(Ca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