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SLANT

“拆了旅行社”谈自身创作

移动小木屋/阅览室/反省室,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放大”现场,2013.

“拆了旅行社”目前由黄学斌、文武、翁奋三位成员组成。黄学斌,1979年生于海南岛文昌,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文武,1969年生于甘肃,后移居德国,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海南、杜塞尔多夫以及北京;翁奋,1961年生于海南岛,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拆了旅行社”正式成立于2010年,名字中的“拆了”含义是取房屋或任何物体被拆除之意,“拆”为动词, “了”为感叹词。“拆了”和在一起包含动作和感叹的意思,英文名为“CHAILE TRAVEL”。

2007年由于海南文昌市东郊镇泰山村周边的部分地区计划被建成中国最大的商业卫星发射中心,整个地区和城市被规划为一个卫星城,当地农村因此将会被拆除和进行新建设。我们(翁奋和黄学斌)的家族居住在当地已有约800年的时间,家族的未来都将因此被改变和受到影响,由此我们开始关注这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与全球化需要下的地区变化,关注这种变化对未来的影响,以及这个过程中人、时间、记忆、地方性、乡村传统、现代化城市、社会系统、文化功能与作用、艺术家的意义、艺术在社会的功能与意义等诸多问题如何被呈现出来。翁奋、黄学斌和朋友刘军、梁艺等于2007年开始在这一地区进行了田野考察。2010年我们正式建立了“拆了旅行社”这个访问/研究/讨论问题的非营利性和概念性旅行机构,文武于同年参与到这个项目中。

全球化带来的一个变化是世界观的改变。我们认为“介入”是表达“地方性知识”的一个关键概念。拆了旅行社通过造访、互动对话等活动对当地生活、风俗、社会体系等文化特质进行研究——而不是拿普遍主义知识的视角来看待它们——从而把地方性知识提高到与普遍知识同等的地位。“拆了旅行社”以群体活动的方式进行,邀请访问者到当地进行“体验访问”:访问者与拆了旅行社成员或当地居民以互动方式对许多问题进行随机/特定的探讨。体验访问包含在村庄和椰林的漫步、参观民居、接触当地居民,在椰林中品尝当地的翁式文昌鸡饭、咖啡黑、油炸金堆等食物,访问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拆了旅行社设立的“自由领地”观景点进行讨论,并设立一个木质长凳(凳子上刻有访问者的信息),供游人和下一批访客使用。访问结束后,部分讨论的文本内容会被刻在长凳上,并立于“自由领地”。拆了旅行社把每一次的活动和展览作为一种游牧式的旅行和移动的讨论场所:因其开放式的/跨边界的特征,我们可以把问题带到任何地方,任何地方的问题也可以带到拆了旅行社的现场。

“海南乡村当代美术馆”的第一个现场在中国海南岛海口市西北角的新海村。这里距海口市区16公里,紧挨着琼州海峡,全村以渔业为主。随着城市化变迁,村民们面临着土地被征用的问题,为此他们疯狂地盖房子。在我们建立活动现场的过程当中,整个村庄已经成为一个工地,甚至出现建筑面积达3000平米的住宅。这些疯狂现象背后的思想动机、人的价值观、土地与权力的关系、公民权利、社会系统的结构变化,以及历史与现实的条件等问题成为艺术实践的发生语境,使我们得以进入这些问题的发生现场。我们期待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不同研究和发现,所以在计划中会邀请各种各样的访客来到这个现场,共同进入问题。我们发现跨边界状态能带来许多的可能性和产生新想象的条件。

我们实践所预设的主体并不由任何个体来承担,成员之间的合作建基于彼此知识结构、经验和能力之间的差异,而且我们相信只有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才能持续生产思想与批判。具体的分工视每一次事件的情况而定,每个人对每一次活动的问题/主题独立的提出设想/方案,然后再集中在一起讨论,强调对立个体的作用以及个体间共同集合形成的结果。

“拆了旅行社”就是一件作品,我们认为这件作品是以“一种整体”的事件方式发生的,每个事件/物品独立或分散的状态是对这种整体方式过程的描述。“拆了旅行社”行动过程中所出现的物品、文献、图片、谈话、纪念物、访问事件本身就是作品的概念。这些物品通过在不同的地点、环境、时间和展览中进行新的组合来建立新的逻辑关系。因此它们不断形成新的连接、新的问题,这些新组合的物化状态现场就是“拆了旅行社”的作品,它们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

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把地方性和整个全球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去讨论与思考,但没有设定一个非常清晰的方向与固定的边界,因为简单的、通常意义的方式不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调动参与者心中的焦虑和恐惧。这个过程中,我们更看重可能性与未知的层面,更关注“差异”的生成,“文昌鸡饭、咖啡黑、金堆”是我们制造的“不在其位的事物”(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语)。在对文昌鸡饭、咖啡黑这些当地公共记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存在某种文化心理特征,我们把这些特征与今天的现代化与城市化的社会心理特征放在一起,以发掘新的/共同性/差异性关系。

在“拆了旅行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互动式讨论”是介入当下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拆了旅行社”的成员、访客与当地人在现场进行不同层次和深度的交谈,让人们找到未知的、但又与每个人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问题。讨论时“每个人都被允许表达他/她的态度、看法和需求”。这种互动让话语参与者被“紧密地联系在主体间共享的团结状态”。作为讨论的结果呈现在开放性文本《东郊手册》中。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2014年在宁波汇港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拆了旅行社”整体项目的独立展览。我们还计划在下月开始动工建造拆了旅行社在铜鼓岭“自由领地”的第一个移动小木屋,另外也在准备海口市郊区乡村的第二座“海南乡村当代美术馆”。不过由于原有的“海南乡村当代美术馆”的房屋提供者对祖屋有新用途,我们被迫重新选择其他的闲置祖屋。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的实践中经常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经费,场地等事务性问题,它们也是我们研究艺术在社会系统里的角色与作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和介入点。

“拆了旅行社”希望能成为一个平台,集中不同领域与学科的人来到当地或旅行到任何地方,参与到全球与在地的社会与文化系统的研究中,为发现新的可能性去进行新的想象。在当地建立一个固定计划,如在铜鼓岭的多个移动小木屋,供不同访问者使用,形成一个临时讨论现场。同时让旅行者参与/被介入到这个思考中。现阶段讨论的主题有“全球化地方性问题与未来方向”和“边缘化中的当代知识分子(艺术家)的权利与义务问题” 等。我们强调无边界/去边界的工作方式,并不对未来做出一个预设的方向和模式,始终以一种自我边缘、不被驯化的放逐者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现实和未来。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