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7 results for: 周铁海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11.01

    另一次碰撞 [北京]

    任兰

    2009年10月10日中午,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在尤伦斯艺术中心举行了一个讲座,盛名之下,座无虚席。

    这位因“亚洲土地”艺术计划而广为中国同行所熟知的艺术家,此次是在常青画廊呈现自己在北京的第二个个展。第一次是“亚洲土地”的巡回展,展出地点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艺术空间”。当时展出了安东尼•葛姆雷与几百位广州象山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制造出的二十二万个手掌大小的红土泥人。“那是一个集体性的项目,而这个展览(“另一个奇异Another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9.07.09

    文本:活在当下的中国绘画

    刘溪

    《文本:活在当下的中国绘画》有一个极富雄心的名字。策展人顾振清试图在本次展览中呈现中国当代绘画的一个状态和格局。使用“文本”这个概念,是取其“基础文件、教科书”之意,暗示着顾振清希望本次展出作品对于整个当代中国绘画来说,具有“案例”和“样板儿”的价值。从艺术家的选取看,策展人选择了中青年两代创作者,他们中既有已被拍板、上了书本的“著名艺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11.27

    飞在今夜 [上海]

    Mathieu Borysevicz

    九月份的上海艺博会和上海双年展,将一大群国际艺术鉴赏家们带到了这个城市。十月份,电子艺术节将Christian Marclay和音乐人Elliott Sharp带到了上海,而香格纳画廊开幕的“包含”展,则将Luc Tuymans和Knut Åsdam带了过来。上星期, James Cohan上海空间展出了第三场展览,将Folkert de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7.22

    上海森林 [上海]

    Philip Tinari

    近些年,国外画廊在中国的开幕,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自己独特社交语汇的复杂庆典。 谁曾忘记2005年常青画廊北京的开幕?不仅为北京留下了意大利熏火腿,还有 pecorino奶酪和陈箴的装置;再比如法思高画廊 (Galerie Faurschou )去年十一月为尚健在却缺席的劳森伯格(北京分支的开幕展出了他的作品)举行的晚宴? 那场晚宴是在一个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1.23

    熊猫乐园[上海]

    马修|Mathieu Borysevicz

    “这是我头一次在这种场合跟真的有意思的人坐在一起。”一位上海时尚经纪人离开“香格纳之夜”时风趣地说。赵半狄的这场为期两个小时的熊猫时装秀于周二晚在黄浦江上的两艘游艇上举行。“我觉得有点儿过了。”一位疲惫不堪的社交名媛摆弄着她的咖啡杯低声抱怨道。随着游艇靠岸,今晚的VIP们慢慢在上海寒冷的夜色中四散离去。

    这场时装秀是赵半狄在他漫长的主

  • 杂志 PRINT 2007年12月

    2007年城市之在上海

    马修|Mathieu Borysevicz

    [[img:1|left]]

    莫干山,也就是我正在写这篇文章的地方,是一处距离上海四个小时车程的度假圣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西方人和富有的中国资本家在这里修建了很多避暑山庄,以消磨炎炎夏日。但讽刺的是,这些凤尾森森的山岭和上海前工业区,即该市如今最重要的画廊区——莫干山50号(又叫M50)有着同样的名字。眼前的画廊和洋楼揭示了几个世纪以来,上海在东西方两股力量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个性。要想概述这座城市及其当代艺术圈的状态,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 所见所闻 DIARY 2007.09.06

    充满权利的旅行 [上海]

    Philip Tinari (田霏宇)

    上周晚上去一个画廊开幕式的半路上,那是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盛大开幕的前夜,突然莫干山五十号短暂停电了,刚刚从浦东国际机场奔出来的vip们和上海本地的活跃人士都在这份夏末的细雨里聚在一起。这是无数个片断中的一个而已,显示了在每日的现实之下渗透出的那种不可言喻的集体性焦虑。不经隐隐发问,有可能吗,如果有一日闪闪发光的中国当代艺术景象也会这样毫无警示和歉意地突然走向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