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7 results for: Marina Abramovic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9.24

    解读时间 [横滨]

    Kyle Bentley

    很长时间的一阵沉默后,观众席上有人笑出声来,那笑声听起来还有丝毫紧张,接着,横滨三年展的策展人之一鲁夫(Beatrix Ruf,在艺术总监水泽勉Tsutomu Mizusawa的带领下)靠近麦克风,小心翼翼地开口:“我觉得,总体而言,展览的质量如何呢,得亲眼看到后才能讲。”她这么说,回应的是观众的一些指责,这种看法通常指向如此规模的大型国际展,为时11个星期的第三届三年展被认为是“过于精英化了”,或者说,有些“不够民主”。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8.22

    四处铺撒的糖 [纽约]

    David Velasco

    很多令人吃惊的实习生们,出现在了上周六在 Terence Koh的Asia Song Society中举行的 “秘密开幕酒会”上,他们组成了人群的主体,这座简洁的艺术空间位于中国城。其中, 有一些 InterviewV 杂志的实习生,还有负责陪同 Matthew Barney 和小野洋子的,而陪着 Ryan

  • 杂志 PRINT 2008年9月

    服务美学

    Steven Henry Madoff

    过去一百年,随着工业主义过渡到后工业主义,第一世界国家的企业纷纷从商品生产向服务贸易转移,手工制造业被赶到远离市区的廉价劳动力集中地。在此期间,艺术家的态度和创作手法明显经历了多次考验和变化。Helen Molesworth 在她2003年的文章《职业道德》中重点阐述了以上转变的意义。她描述了艺术家的创作气质,手法以及相对其他行业工人的社会合法性如何与经济两大引擎及其驱动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史学家Benjamin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5.29

    令人惊叹的比赛 [雷克雅未克]

    Cathryn Drake

    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冰岛,参加雷克雅未克艺术节的开幕以及小汉斯 (Hans-Ulrich Obrist) 和艾里亚森(Olafur Eliasson)的“实验马拉松-雷克雅未克”。彼时人们的心情,就好像参加夏令营一样。欢宴以招待酒会开始,地点是在总统Ragnar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3.11

    艾未未——别告诉我 [纽约]

    Dawn Chan

    就在上周六艾未未在Mary Boone画廊的展览开幕前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好奇究竟哪些人会出现在开幕展上。我个人倒是希望他能带一批中国同胞过来,就如2007年他做的纪录片那样。也许他让他们挤在画廊前台后面的狭小空间里,或者画廊架子上的目录间,谁知道呢?虽然来道贺的人,有很大一部分跟中国和中国海外的艺术有瓜葛。但事实并非我所猜测的这般。实际上很多出席的人,都直接或间接地都受到了艾未未的影响。比如正在门口吸烟的张洹,戴着帽子,一副不恭的嘻哈男生的行头。如果Marina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1.15

    过去/现在——通道

    马修|Mathieu Borysevicz

    在苏联解体后的财政无序状态中,中亚被塞到了最贫瘠的一层,这个恪守少数民族传统的地区深处亚洲大陆腹地,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地理上都基本属于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尽管很多中亚国家政府闭关锁国,但过去几个月,该地区的当代录像艺术家仍然在上海的两个重要展览上初露锋芒。

    证大现代艺术馆的“软力量”展上,吉尔吉斯斯坦艺术二人组Gulnara

  • 所见所闻 DIARY 2007.06.10

    威尼斯长征 [威尼斯]

    Linda Yablonsky

    星期三我走进军械库的土耳其画廊区,迎面看见一个液晶屏幕,上面用明亮的橘红色显示着“抱怨”(COMPLAIN)一词,你可以想像当时我有多兴奋。但接下来我看到了作品(创作者:Hüseyin Alptekin)剩下的部分:这是一组大型装置,由很多宜家样品间一样的小房子构成,灵感来源于西亚一种特殊的餐馆格局,作品上方还悬挂着另外一个屏幕,上面显示的词是“不要”(D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