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5 results for: 刘鼎

  • 专栏 COLUMNS 2024.02.16

    给刘鼎、卢迎华的十个问题

    编辑部

    1. 春节前你们最后看的一场展览是什么?

    日本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的展览“100年前的未来——移动中的现代主义者(1920至1930年)”(The Future 100 Years Ago: Modernists on the Move

  • 专栏 COLUMNS 2023.06.14

    展览南方可以逃脱奇观吗?

    李雨洁

  • 新闻 NEWS 2022.07.01

    刘鼎和卢迎华被任命为2023年横滨三年展艺术总监

    横滨三年展组委会宣布任命刘鼎和卢迎华团队为2023年第八届横滨三年展的艺术总监,展览将于2021年12月9日至2024年3月10日举行。本届三年展将是横滨美术馆(Yokohama Museum of Art)完成大规模翻新后举办的第一场大型活动。展览的第二个场地是PLOT 48。这也是横滨三年展首次在冬季举行。

    艺术家刘鼎和艺术史学家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2.02.14

    再回现场

    巢佳幸

    在去年由德国出版社Utzverlag GmbH出版的中英双语访谈录《当代剧场访谈录》(Juchang Perform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1980–2020)中,学者李亦男首次将本来诞生于翻译的中文词“剧场”以拼音形式的“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1.05.06

    刘焕章

    娜布其

    刘焕章近期在星空间的展览“人间”展出了一批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小型雕塑作品,早至1970年代,最近的到2014年。老先生年过九旬,依然每天在自己狭小的工作室里打制石雕和木雕作品。

    展览中的作品大部分是女性肖像,还有一批在同辈雕塑家的创作中并不多见的动物肖像,均为不同的石材和木料手工雕琢而成。从这些作品中能够一瞥国内学院体系中雕塑风格的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1.03.05

    巨浪与余音

    杨天歌

    分别由上海的丁乙、秦一峰、张国梁以及厦门的林春同于

  • 专栏 COLUMNS 2019.02.08

    卢迎华:2018年度最佳展览

    卢迎华

  • 采访 INTERVIEWS 2018.12.23

    苏伟

    姚梦溪

    2017年年底北京寒冬之后,某些秘而不宣的东西呼之欲出,或许是一些与社会形成逻辑紧密相连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连接和重看文化生成的原因和文化生产同样迫切。中间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想象·主流价值”试图重新打开文化生产彼此间的界限,进而在不同的历史时刻相互审视。本文中,联合策展人苏伟详述了展览主题产生的经过和背后的观念框架。“想象·主流价值”将持续到2019年3月24日。

  • 新闻 NEWS 2018.08.07

    釜山双年展公布艺术家名单

    釜山双年展公布了其2018年展览的艺术家名单。艺术总监克里斯蒂娜·里库佩罗(Cristina Ricupero)和策展人约尔格·海泽(Jörg Heiser)挑选了来自34个国家的65位参与者。本次展览的主题为“和而不同”(Divided We Stand),展期为9月8日至11月11日。本次釜山双年展将跨越两个展示场所:釜山当代博物馆与前高丽银行所在的建筑。

  • 新闻 NEWS 2017.09.06

    首届安仁双年展10月在成都召开

    位于成都安仁古镇的“安仁双年展”将于10月1日开幕,持续至明年1月10日,超过120位艺术家将集结在一起共同探讨本届双年展主题“今日之往昔”。

    此次双年展由艺术史学者吕澎策划组织,希望通过双年展的四大主题板块探究艺术的历史发生,如何在历史、当下与未来可能性之间建立对话。双年展将分为四个部分。意大利米兰FM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马可·斯科蒂尼(Marco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06.10

    批评的姿态与根基

    周雪松

    自从卢迎华担任中间美术馆馆长以来,这个偏安于北京西北角的民营美术馆就有了一番新气象。在北京地区诸多展览开幕的

  • 杂志 PRINT 2017年夏季

    “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

    孙冬冬

    路线斗争、修正主义这类曾在新中国自上而下长期使用的政治名词,现在已经很难在中国官方舆论中看到。这种变化亦如学者汪晖指出的,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转型为一种在市场条件下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国家以发展为由将最终的原则诉诸于社会稳定,从而很大程度上取消了政治性辩论的空间。所以,作为一个回溯1972年至1982年北京现代美术实践的展览,相比于视觉上的陌生感,展览所钩沉的政治话语以及内在的意涵,则与当下现实有着更为强烈的断裂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断裂感又正是“沙龙、沙龙”两位策展人刘鼎与卢迎华着意凸显的文本性所制造出的结果,也使之有别于之前有过的数次与之相类主题的回溯性展览。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5.22

    刘鼎与韩东:就此别过

    周雪松

    艺术家刘鼎和诗人韩东合作的展览以“就此别过”为题,似与韩东近年出版的诗集主题“重新做人”形成对仗。刘鼎从古代碑刻书法中找到这几个字,为韩东重新制作了这本诗集,将其展示在展览入口处,与其并置的刘鼎的一幅画得颇放松的怪异松树图,题为“别过”。在诗人韩东和艺术家刘鼎过从最密的

  • 新闻 NEWS 2016.11.26

    艺术家陈劭雄(1962-2016)逝世

    凤凰艺术报道,据艺术家林一林及陈劭雄家属透露,11月26日上午10点,当代艺术家陈劭雄于北京医院病逝。

    陈劭雄1962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是九十年代广州重要观念艺术小组“大尾象”的成员。之后,他在独立创作的同时,也与其他艺术家进行多种多样的合作,包括与日本艺术家小泽刚及韩国艺术家金泓锡创建“西京人”小组(2007),以及与中国艺术家刘鼎合作“没有空间的计划”项目(2010)。

  • 新闻 NEWS 2016.09.23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公布主题和艺术家名单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日前公布主题和参展艺术家名单。本届美术展主题定为“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届时,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15位艺术家的400多件作品将亮相于百家湖美术馆,作品形式包括视频、绘画、雕塑、装置和摄影等。

    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总策展人为吕澎,联合策展人为意大利南蒂罗尔省博尔扎诺市MUSEION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莱蒂奇娅·拉加利亚(Letizia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04.15

    刘鼎:李建国生于一九五二年

    周昕

    学者葛兆光在讨论八十年代“文化热”的文章中提到,在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总是垄断性成为主导的八十年代,任何在中国出现的学术现象都可能是“反政治的政治”,正因如此,那个时代的文史学界似乎充当了文化批判的中心。葛对于“文化热”的基本观点,即“通过西方观察中国,借用文化批判政治,引述历史解释现实,”[1],也许可以作为对于艺术家刘鼎于上海天线空间的个展“李建国生于一九五二年”的有用注解。

  • 专栏 COLUMNS 2016.02.08

    于渺:2015年度最佳研究性写作

    于渺

    在艺术生产持续加速的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12.23

    我们向往的“亚洲”

    杜可柯

    当国内艺术圈齐聚三亚海滩时,一场以“亚洲”为主题的展览在日本广岛市现代美术馆悄悄开幕。位于比治山公园里的广岛市现代美术馆在已过初冬的十二月显得安静和冷清。开幕前一天赶去探班的我上山一路上除了两三个跑步的人,见到最多的就是公园里等吃午饭的野猫。

    其实,这场由歌德学院牵头发起,黄建宏、神谷幸江、Kim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11.16

    舞榭歌台

    刘倩兮

    如今的“亚洲”已然是一个属性模糊的群体概念。正如纽约时报艺评人霍兰德·科特(Holland Cotter)在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周(ACAW)的田野会议(field meeting)上所说:“我们看到是这些来自或旅居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构成了亚洲。”一边是不再希望以现象式的集合名词被看待的“亚洲”,而另一边,亚洲自身似乎还迫切的需要某种程度上的集体发声,即便这种发声会落入化繁为简的处理和仅以面孔和身份为依据的聚会中。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4.20

    刘鼎:新人

    陈玺安

    格罗伊斯曾在《超越多样性:文化研究及后共产主义他者》(Beyond Diversity: Cultural Studies and Its Post-Communist Other )一文中谈到,为什么西方的文化研究如此难以在前共产地区的文化状况上起到真正的作用。这位苏联出身的评论家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这些后共产主义主体的发展是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