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8 results for: 邵一

  • 新闻 NEWS 2021.10.01

    北京“分响中心”首展开幕

    10月1日,“分响中心”在北京通州区宋庄镇槐谷林艺术花园举行媒体发布会。“分响中心”是一个聚焦于声音的文化机构,由北京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创办人洪峰与艺术家、策展人秦思源共同发起,这也是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新的一个非盈利项目。

    “分响中心”将以“声音博物馆”为主体,包含声音艺术展览“分响艺术”、资料中心“分响档案”、儿童项目“音速童年”、

  • 专栏 COLUMNS 2021.02.16

    代谢

    采访 / 郭娟、杜可柯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7.10

    掩体•对白

    王文菲

    如其名称所示,据传位于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的掩体空间建于日据时期,曾为冈村宁次司令部的防空洞。在历史变迁中,这个“掩体”似乎从未物尽其用,曾经沦为仓库,如今成为一个非营利艺术空间。在京城的心脏地带,它坐落在具有体制血统的建筑群中间,在“非公莫入”告示牌的掩护下躲避着众人的视线,却又通过举办展览而宣告了自身的存在。或许,这个空间的历史、地理位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3.27

    双飞艺术中心:不刻意,不忘记之桃花源随风而逝

    顾灵

    双飞艺术中心是一个九人组合:杨俊岭、张乐华、孙慧源、李富春、黄丽芽、崔绍翰、林科、李明、王亮。九年前他们是杭州中国美院新媒体系的同学,玩到一起之后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组合。双飞的命名,和达达一样,给人一种无从考证的印象。不过和达达宣言式的运动姿态不同,双飞是松散而随意的。最近他们在上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空间SNAP搞了一场个展,名叫“不刻意,不忘记之桃花源随风而逝”;2010年,他们做过一个叫“不刻意,不忘记”的个展,也是在那时出品了耳熟能详的《当代买卖》MTV,为流行歌曲《爱情买卖》的旋律填了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歌词。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5.08

    邵一:造图腾

    张夕远

    在信仰缺失、物质侵占精神成为常态的时代,巨型装置本身就是对宏观叙事的重塑,通过极具张力、甚至相当浪漫主义的视觉表象,构建一种心灵层面上的自由而稳固的秩序。在邵一个展“造图腾”中,质感、体积感和重量感,对于空间的改造,以及光的幻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抽离于当下现实的平行世界——钢筋、钢板、脚手架、安全网,这里仿佛是真正的施工现场,围绕着置于展厅中心的“灵物”架起高台。直抵天花板的《崇拜物:旋转内部的矛盾》(2014-2015)和《崇拜物:物体本身无意义》(2014-2015)在组装过程中的景象,如展览海报上钢筋烧熔、火花四溅成密集的抛物线,比完成后的现场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这两件主体作品像它们的标题一样充满了形而上的意味,并因其规模而生成了强有力的存在感。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6.24

    “阿姨杯”连续剧场

    韩丽

    整理作为日常生活行为发生于相对较为封闭的私密空间,执行过程中直接贯穿着整理个体自身的整理逻辑,整理对象在空间中的物理位移并不提供能量,而是化约为统一的存在方式,在接下来的物体及空间使用中,复归于散乱的零。

    “阿姨杯”连续剧场中,邵一与唐茂宏马拉松式的整理持续进行,由艺术家工作室搬运来的上百件日常之物在展览场域成为不停被变换展示的集合雕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12.14

    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任兰

    12月6日,梯空间群展“断舌”开幕。想不到在艺术的寒冬,还有这么一次浩浩荡荡的群展,还有这么一次开幕饭和开幕酒。没有发放画册,也就罢了。

    “杭州残联主席”陈晓云在他的录像《狴》里,再次表现出对畸零人、鞭打和绳子的爱好,十台湖蓝色大卡车围困着一名男演员,洒水车淋下倾盆大雨,泥泞中,演员持鞭而立,不时鞭打泥地。因为标题奇特的发音:BI,我们都猜测是艺术家自己发明的字,陈晓云辩说:“有这个字,古代的一种兽,代表‘禁锢、驱赶’,就是门环上的那只。”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9.23

    “失眠”摄影展

    木音

    将三十七位艺术家集中在“失眠”主题下,共同进行一场艺术实验,策展人付晓东的创意可谓大胆。而以摄影为主要媒介,多少让这个命题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艺术家以摄影作为媒介来进行创作也是近几年的一个趋势,想法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似乎更短一些。

    失眠,让人的潜意识浮现出来,甚至超过显性意识。艺术家不例外地更是在无聊、自醒、臆想和崩溃边缘游走,在异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