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7 results for: Giorgio de Chirico

  • 专栏 COLUMNS 2024.03.17

    杉本博司:没有时间这回事

    姚强(John Yau)

    杉本博司用一台照相机审视摄影固有的特性。他的作品关注边界、色调层次、光、时间与空间。他的黑白摄影作品避开了常见的“为艺术而艺术”和讲述轶事的可能性,而是成为一种隐喻:它们需要被阐释。无论是影剧院内部、实景模型,还是海洋和天空的风景,其静止状态总是传达出一种迫近的感觉。

  • 杂志 PRINT 2020年4月

    神话成分

    J·霍伯曼

    鉴于法西斯对希腊式美学的恶俗迷恋——仿造的帕特农神庙和裸体的超人;乔治欧·德·奇里诃(Giorgio de Chirico)的《休憩的角斗士》(Gladiators at Rest,1928–29);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部分摆拍的《奥林匹亚》(Olympia

  • 杂志 PRINT 2018年3月

    世上所有的时间:艺术与史前史

    玛丽亚·斯德瑞娜其 | Maria Stavrinaki

    2011年,法国艺术家道夫·阿鲁什(Dove

  • 杂志 PRINT 2015年10月

    真实之物:“新即物主义: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现代艺术,1919-1933”

    哈尔·福斯特 | Hal Foster

    1920年代德国艺术的主要流派—新即物主义(Neue Sachlichkeit)长期以来都被人认为是一场回归秩序的运动,是对表现主义、尤其是达达主义的反动,尽管该流派里还有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这样跟表现主义密切相关的艺术家,以及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奥托·迪克斯(Otto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12.05

    崔洁:新旧都市方案

    张涵露

    “新旧都市方案”的标题灵感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活跃于日本建筑界的“新陈代谢”派,该流派强调城市的有机生长和自然进化。虽说灵感源和画面内容皆为建筑,但崔洁的作品不止于建筑图示;画面虽然抹掉了人的痕迹,却透露出由建筑和城市规划所激发出的人的情怀——在这种情怀中,对过往的留恋与对当下的恐惧并存,唯独没有未来。

    此次展出画作里出现的建筑物原型最

  • 杂志 PRINT 2014年11月

    开幕:艾芙瑞·辛格(Avery Singer)

    伊莎贝尔・葛诺 | Isabelle Graw

    绘画,正如现在我们熟知的那样,早已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可疑甚至过时的东西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艺术家为洗脱绘画商品拜物的嫌疑,都感到自己有义务为该媒介提供正当化理由,但从九十年代起,绘画就开始被视为一种可接受的——甚至是激进的——社会、观念和机构批判形式。部分受马丁・基朋伯格(Martin

  • 杂志 PRINT 2011年1月

    波普之前的波普:威尔斯,塞克和希区柯克

    詹姆斯-霍伯曼 | J. Hoberman

    病毒般的艺术抱负

    二十世纪的电影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影片,既能够赢得大众的喜爱,又能获得行家的赞赏。对于一些人而言,主要是欧洲的早期电影工作者,电影就是一个媒介;对另外一些人,尤其是美国人,电影是一个大众媒介。后来的电影人们,其中包括格里菲斯(D.W. Griffith)和卓别林,作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他们将新一批观众作为更大一批的传统的剧场观众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