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2015年的第一串响炮

左:艺术家朱昱与动画导演皮三;右:艺术家徐震、杨振中与杨福东.

三月七日这个星期六,北京的艺术圈开始“骚动”。这个战略性的时间点处于春节长假之后、香港巴塞尔之前,画廊界往往努力地推出自己的艺术家,打响头一炮——在彼此暗暗较劲的同时,也迎合观众想一个下午把重要展览一网打尽的小算盘。随着展讯的曝光,媒体们也卯足了劲,朋友圈中纷纷刷出“周六可是跑断腿的节奏”之类的豪言壮语。据一些微信平台的总结归纳,全国范围内在3月7日前后的展览约有50个,其中大概四分之一发生于北京。

朱昱暌别多年的展览“隔离”汇聚了不少人流。在这儿,观众们碰到徐震、严培明、张慧和展望等资深艺术家,年轻的业内人士也肯定会前来兜一圈。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颇具话题性的艺术家朱昱为观众们铺设了一条曲折的通道。这条“记忆”之路——通道的一端悬挂着余留下来的食物和饮料的绘画——引领着人们联想起以往令人兴奋的“光辉岁月”;最终却通往人人寒暄的偌大展厅。此时,各种话题交织在一起:互不认识的人们开始加微信、交换名片,半生不熟的人们试探地抛出些话题。当然,在此等场合,特别熟识的人总不怎么聊天。

左:艺术家杨心广,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张婷婷与陈怡辰;右:艺术家曾宏与魔金石空间的曲科杰.

798艺术区这边的新展览还包括艺术家曾宏、杨心广以及郭海强的最新个展等等。展览大部分是个展,很多艺术家就算为了布展难得合眼,此时也得强打精神,好声招呼一个下午几波人的“来袭”。开幕的时候,揣测别人对你的作品的真实看法是件消耗体力的事情——标准不能以别人微笑的嘴角上扬程度衡量,此时的环境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欣赏作品。一个聪明的做法是把作品安置好以后,将展场全权“交给”观众。我在北京公社瞥到了戴着蓝色帽子的杨心广,他不起眼地倚靠着墙,默默站在角落,并不主动出击。眼睛里闪着光亮的人群愉悦地交谈着,挤满了他的展厅。

草场地的热闹情况基本雷同,能邂逅到的面孔也大同小异——在这样的一个“大日子”里,有经验的人们下午2点便出门观展,在不同的地方碰面几次实属正常。这天,草场地有杨茂源、安尼沃尔(Aniwar Mamat)、GAMA、谭天、张书笺等人的个展开幕。后来,一位结伴同行的朋友饶有经验地发表见解:“体量算不得‘高耸’的装置容易淹没在人群里(他指的应该是谭天的“第二个个展),而这一般发生在当天下午五点前。”后半句点出了艺术圈共同进退的习惯,他们偏爱步调一致地出现或消失。这类现象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开幕的时候根本没法看展览,但我还是来了。”会会老友,结交新朋,总算不得什么坏事。

左:艺术家张慧与高洁;右:艺术家谢南星.

左:艺术家王兴伟与郭海强;右:策展人鲁明军与鲍栋.

左:艺术家侯勇与杨俊岭;右:艺术家郭鸿蔚.

左:艺术家陈维;右:艺术家展望与叶甫纳.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