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婷婷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3.15

    2015年的第一串响炮

    三月七日这个星期六,北京的艺术圈开始“骚动”。这个战略性的时间点处于春节长假之后、香港巴塞尔之前,画廊界往往努力地推出自己的艺术家,打响头一炮——在彼此暗暗较劲的同时,也迎合观众想一个下午把重要展览一网打尽的小算盘。随着展讯的曝光,媒体们也卯足了劲,朋友圈中纷纷刷出“周六可是跑断腿的节奏”之类的豪言壮语。据一些微信平台的总结归纳,全国范围内在3月7日前后的展览约有50个,其中大概四分之一发生于北京。

    朱昱暌别多年的展览“隔离”汇聚了不少人流。在这儿,观众们碰到徐震、严培明、张慧和展望等资深艺术家,年轻的业内人士也肯定会前来兜一圈。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颇具话题性的艺术家朱昱为观众们铺设了一条曲折的通道。这条“记忆”之路——通道的一端悬挂着余留下来的食物和饮料的绘画——引领着人们联想起以往令人兴奋的“光辉岁月”;最终却通往人人寒暄的偌大展厅。此时,各种话题交织在一起:互不认识的人们开始加微信、交换名片,半生不熟的人们试探地抛出些话题。当然,在此等场合,特别熟识的人总不怎么聊天。

    798艺术区这边的新展览还包括艺术家曾宏、杨心广以及郭海强的最新个展等等。展览大部分是个展,很多艺术家就算为了布展难得合眼,此时也得强打精神,好声招呼一个下午几波人的“来袭”。开幕的时候,揣测别人对你的作品的真实看法是件消耗体力的事情——标准不能以别人微笑的嘴角上扬程度衡量,此时的环境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欣赏作品。一个聪明的做法是把作品安置好以后,将展场全权“交给”观众。我在北京公社瞥到了戴着蓝色帽子的杨心广,他不起眼地倚靠着墙,默默站在角落,并不主动出击。眼睛里闪着光亮的人群愉悦地交谈着,挤满了他的展厅。

  • 李姝睿:单子论

    莱布尼兹在18世纪提出“单子”的概念,是为了创造出一种“无法在自身呈现的世界中被创造和消亡”的形而上粒子,以肯定上帝的存在。李姝睿的最新个展“单子论”也传达出了类似的确信感——对艺术中感知体验的基本性的确信。事实上,她并非按图索骥地借用哲学家的思考成果,“单子论”也非一场知识意味浓厚的展览。

    李姝睿2009年创作的《Light 88》、《Light 89》、《Light 90》及近作《Fragile Yellow》被放置在同一个展厅中。这些绘画的制作手法与图像原型为人们所熟悉——她用喷枪将丙烯颜料喷涂在画布上,描绘出城市中光线所带来的视觉感受。“Light”系列的三幅绘画排列方式似乎延续了上次个展“庇护所——所有的恐惧来自于世界边际位置的闪烁”,高三米的绘画呈半包围式竖立在展厅深处,既像舞台布景,又像是从教堂唱诗班区域的建筑结构中提炼的轮廓。由于展厅空旷,色彩斑斓的绘画轻易地在视觉上造成停顿,而当观众步行到这三幅绘画之前,压迫和晕眩感随之即来。

    在展示新作《Sharp》时,李姝睿在长方形的水泥地面中心粉刷上白色,规定出可供观赏的区域,也留给观众一条行走的环形甬道。在众多深浅不一的灰色几何形雕塑边缘,艺术家喷涂上黑、白、蓝色的漆,轻微地影响着观者对作品轻重、尖钝、缓急的判断。随着他们围绕作品行走,不同的视角拼接成一系列辩证甚至相悖的整体心理感知——例如,走到展厅里端,人们将会发现压在地面上的、犹如被切割的鹅卵石的雕塑原来是由铝板焊接而成的空心物,加上衬底的洁白,轻盈感油然而生。另外,作品虽名为“尖锐”,但艺术家在布展时一直避免作品的锐角朝向天花板;它们的高度大多不能及膝,向下牵扯着人们的视线,显得平静、缓和、驯顺。

  • 黄致阳:工·课

    墨斋画廊举办的黄致阳的最新个展名为“工·课”,似乎明确地给展览定下了回顾性质的基调:“工”带有“工作”的含义,而“功课”在佛教中指每日按时念经诵佛,相应地,观众能在墨翟画廊有限的展场空间中,相对全面地了解艺术家十几年来坚持的几个主要实践方向。虽然艺术家本人会强调展出的“千灵显”、“形象生态”、“密视”、“北京生物”等四个系列不具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然而在展览布置上,策展人林似竹(Britta Erickson)还是将艺术家创作的思路呈现为一种不断衍进的姿态。

    步入画廊大门,走入一号展厅,首先能看到黄致阳“千灵显”系列的三张新近作品。在这一系列中,黄致阳在绢本的不同层次和位置上反复描画一个类似于树叶、火苗或灵魂的符号。从远处来看,通过不同方式的排列,这些符号便组成了不同的景致,而这种距离差异在视觉上产生的效果,调动了观众与作品交流的丰富可能。然而,尽管每一个符号在形式上都有细微的差异,重复的“符号”本身还是更适于表达相对稳定的情感特质。

    在一、二号展厅的衔接走廊处,展出了艺术家分别在1988年和2000年创作的小幅纸本绘画。这两组绘画同属于“形象生态”系列,看上去都像是些描绘植物的表现主义绘画。不同的是,较晚期的绘画颜色更鲜亮,所诉说的情绪也更加跳跃。这种趋势在二号展厅的“密视”系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作品《Zoon - 密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