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7 results for: 闫冰

  • 采访 INTERVIEWS 2021.09.12

    闫冰

    王智一

    2021年春天,闫冰独自一个人驱车回返至家乡甘肃,在自驾五十天的旅途之后,创作了一系列以浅色背景为主的画作。这批作品与他之前的深色调代表作相比,不仅在视觉上有明显的风格变化,在创作题材也转向了空旷、宏大的戈壁与荒原。通过对视域与景深的反复推演,闫冰将那些旅行生活中所见的场景,关于细微生命的感知和情绪缓慢地释放至画面上。展览突然,一切清晰了起来

  • 采访 INTERVIEWS 2016.04.11

    戴陈连

    韩馨逸

    戴陈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但通过对于欧洲、日本九十年代剧场表演艺术的发展进程研究,他开始逐渐转入剧场表演的创作之中,并在2007年前往德国进行驻地与交流。2008年起艺术家在上海创办了妈妈拉剧场艺术节,但三年组合式的创作方法让艺术家开始反思。2013年戴陈连开始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家庭剧场的创作,艺术家先后以艺术家杨勋、杨健、闫冰、贺勋以及艺术家母亲为创作原型,并在与其相关的环境之中进行剧场表演,艺术家将创作建立于扎实的对于他人个体经验的理解之上,试图在流动的家庭环境之中完成丰富的个体样本采集与分析。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11.10

    闫冰:爱

    韩馨逸

    闫冰以往作品的最大特点可能就是拥有土地与自然的温度,牛皮、树桩、稻草、泥土、麦子都是他会经常运用的材质,但在近期的个展之中,他用一种近乎“冷酷”的方式试图挣脱过往创作给人带来的既定印象。一进入展厅,黑色的铁皮长方形容器便方正地出现在观者视线之中,细长的圆柱体整齐地排列于其间,在金属冷峻光芒的暗示之下,这一视觉符号似乎成为给人带来沉重死亡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10.19

    秋日喧嚣

    巢佳幸

    “艺术长沙”正热闹地炮制着一场体面的盛宴,京城的周六哪会有闲着的可能。即便再浓重的雾霾光顾,不到下午三点朋友圈便传来相继踩点的“足迹”。据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特别准备了一场大群展,当我到达蜂巢门口时,“编辑景观”的策展人朱朱早早于门外等候。沉稳的名单,雅致的展厅布置,齐齐的来宾到场,接着便是逐一发言,老面孔艺术家们依旧一丝不苟。仔细观察参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12.16

    喻红:忧云

    张夕远

    “这是一种生活形态的终结。艺术如果不能从哲学自我意识当中找到自身的镜像,它便无法继续下去。”在一个半月前丹托去世之际,人们悼念这位哲学家和艺评人的同时,再次回到艺术是什么、以及艺术的终结这两个现代主义之后的问题。通常意义上,人们在今天所谈论的当代艺术是一种观念结构,艺术家有很多种途径和不设限的媒介去抵达这个结构——可能是视觉形状,多维感

  • 所见所闻 DIARY 2013.04.15

    重整旗鼓

    窦子

    也许是巧合,转型后的“伊比利亚”同样选择了在4月开幕,并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以下简称蜂巢)。自2008年4月创办以来,它便一直处于各种变动之中,而这次改变则比较彻底,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2012年西班牙警方的“帝王行动”曾一度把伊比利亚推上风口浪尖,成为舆论焦点;而对这次重新开馆后的动向,业内也是非常关注:彻底终结了之前与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合作,完全转为国人独资,机构也从以前的非营利性质正式转型为商业画廊。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9.08.28

    时间的能量

    Amy Huo

    如果没有打破介质的界限,很难出现交杂嬗变的《时间的能量》。联展由九位中国青年艺术家组成,从简朴的印象法到诠释物质轮回的哲学讨论,他们在“时间”这个命题根本多元的激烈讨论中,几乎都朴素地还原了“能量”的真相。

    闫冰的《结石》几乎从一开始就是整个展出的“主题句”,那些在泥土里堆积出来的强烈愤懑,是艺术家借“质”表现出来的“问题时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