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杨心广、《年轮2》(局部)、2009、木板上素描、386ⅹ24ⅹ5 cm

北京

时间的能量

昌阿特画廊 | Chang Art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
2009.08.01 - 2009.09.01

如果没有打破介质的界限,很难出现交杂嬗变的《时间的能量》。联展由九位中国青年艺术家组成,从简朴的印象法到诠释物质轮回的哲学讨论,他们在“时间”这个命题根本多元的激烈讨论中,几乎都朴素地还原了“能量”的真相。

闫冰的《结石》几乎从一开始就是整个展出的“主题句”,那些在泥土里堆积出来的强烈愤懑,是艺术家借“质”表现出来的“问题时间”。作品用具有秩序感的“结石”结构,强调时间重复的“能量”作用,那些建立在生活体系与人类关系间的不均衡,使这件作品呈现出一种超越实物的不安。这与王一凡的《监视时间》似乎相向而行,他们对“时间”整体的审视在两个相互影响的不同层面——实体与虚体,“实体”从内在变化向外在变化延伸,“虚体”则不露声色编织“时间”痕迹。

同样持“问题时间”观点的梁硕的《什么东西》、吴笛的《现实迫使事实改变》,则通过扭曲一种物体、器官或介质,将被时间赋予的影响力作用于具体的形态上。由“时间”带来的问题,尽管难以具体捕捉事件,却被这两件作品轻易塑造出了一个具体形象。

唯一的影像作品《必要劳动时间》,是艺术家王思顺精心构造的“轮回物”展。在三分钟纪实拍摄的影像中,工人将数十枚“硬币”投进熔炉重新锻造,将“现实货币”延展成为一块造型模糊、质地粗糙的“硬块雕塑”,再研磨成针、沙化为细小颗粒。作品通过“变形”的过程,将现实物件与命运联系在一起。

王光乐的两幅作品,则直接以时间命题;康海康笔下的《白房子》拥有一种静止的力量。整个展出无有意识的匠气,有的作品还呈现出一种艺术品中难得的“叙事”感。刘文涛的《无题》、杨心广的《年轮2》都是素描作品,材料的限制没有束缚作品本身对命题的发挥——一面将素描基本画法游离于布面之间,一面略带戏谑的嘲笑时间被夸大的作用。不论是“冷冻”“回炉”还是“展示“,都不会忘记消失“能量物件”带来的时间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