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1 results for: Felix Gonzalez-Torres

  • 采访 INTERVIEWS 2023.11.06

    谭雪、皮力

    杜可柯

    10月上旬,大馆当代美术馆新展“玛利亚·哈萨比:我会是你的镜子”在美术馆三楼展厅开幕。两间高挑的展厅一间纯白(中间散放若干由金色镜面包裹的几何体),一间纯金(除天花板以外,房间地面和墙面均被金色镜面覆盖),包括艺术家在内的若干名表演者在其中沉默、缓慢地行走,坐卧,与观众对峙。此次展览延续了大馆自2018年以来对行为表演等现场艺术的关注,开幕当天,大馆当代美术馆2023-2024年展览计划也同时公布。本文中,大馆资深策展人谭雪以大馆现场艺术系列项目为背景,细谈了此次展览的实现过程及意义;而年初就任大馆艺术事务主管的皮力则在介绍美术馆新年度展览计划的同时,分享了他对该机构未来愿景及定位的初步思考。

  • 杂志 PRINT 2022年12月刊

    2022年度最佳

    哈尔·福斯特

    虽然现成品和现成物早已能量不足,陷入空转,但科妮莉亚·帕克(Cornelia Parker)还是想到了法子为它们重新充电。正如今年夏天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的作品展——由美术馆展览部总监安德烈埃·施利克(Andrea

  • 杂志 PRINT 2022年3月

    尘土的伦理

    玛莎·巴斯科克

    2021年11月20日,艺术家加拉·波拉斯-金(Gala Porras-Kim)给哈佛大学皮博迪考古学和民族学博物馆馆长(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简·皮克林(Jane

  • 杂志 PRINT 2022年1月

    在新的表皮下

    多梅尼克·阿米拉蒂

    在一个不确定性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从未如此强烈的世界里,何不从一本偶然在街头发现的书开始说起?初秋的一天,天气燥热与炎夏无异,我在路边看到一本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的《小伦理学》(Minima Moralia)。当天晚上,我开始翻阅这本书,结果发现它跟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书里没有长篇累牍的理论构想,只有大量短小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1.11.15

    信任&迷惑

    万丰

    长串的灯泡从高挑的展厅顶部垂下,如展览入口的帘幕,招引观众进入展厅内部。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 所见所闻 DIARY 2018.05.05

    蜀道

    缪子衿

    首届ART CHENGDU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在靠近春熙路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地铁广场上。两顶白色帐篷被命名为“A馆”和“B馆”,呈现 了31家画廊以及多个媒体及品牌合作伙伴。参展画廊的构成、数量、展位大小与分布并不像Art Basel或Frieze这般相对成熟的国际艺博会有体系。不过如此比较或许有失公平,于2014年创办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也是在近两年才发展出定位分明的板块及具有实验性和公共性的特别项目。正如一位藏家所言,“毕竟ART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8.01.19

    伊格纳西奥·乌里亚特

    李博文

    伊格纳西奥·乌里亚特(Ignacio Uriarte)的个展“空间定义手册”并不如展览标题暗示的一般富有教条特性。以图样的不断重复为主旋律的作品无论是内容及结构都可谓淡薄,没有发展出一种权威性的、充满控制意味的陈述,而是确认了其作为“办公室-办公用品”艺术家的长期实践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实践分支的重要意义——职业的生活化,或生活的职业化;确认了复杂的“跨界创作”必须要主动继承的庞大艺术史遗产(从杜尚[Marcel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7.02.16

    杨沛铿:不暗的暗房

    邓丽雯

    走入魔金石空间,观者的镜像浮在镜面衣柜上,那是在游泳池、公共浴场或桑拿的更衣室,背后有人影略过(《更衣室》(2016))。 往里面走,一副照片中一对拥抱而坐的人投影在墙上,看不到脸,私密又暧昧不明。走近一点,观者的影子便会覆盖在这两人上,像窃取了他们的隐秘(《艺术家工作派对》,2012)。 《鸽翼》 (

  • 新闻 NEWS 2015.06.07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迎来新策展人凯莉·鲍姆(Kelly Bau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兼CEO托马斯·P·坎贝尔(Thomas P. Campbell)近日宣布,凯莉·鲍姆(Kelly Baum)将成为博物馆现当代艺术部战后与当代艺术策展人。

    鲍姆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现当代艺术哈斯克尔策展人,她也是该博物馆现当代艺术部的创会策展人。在这里,她曾经策划过展览“无人归属:艺术、土地、空间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3.03

    胡庆雁:永垂不朽

    李逦

    艺术家胡庆雁的最新个展“永垂不朽”全面展示了其关于雕塑艺术的思考线索与实践,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方式以及材料转化呈现出一种超乎我们认知的创作理念——也许依雕塑线索来梳理他的作品并不全面,对于胡庆雁来说,雕塑是不断在生长的,包括雕塑的边界。正如经由描述事物的前戏和余味以跳脱“本体”来叙事一样,《无果之树》(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9.23

    2014光州双年展

    Biljana Ćirić 译/钟若含

    身为今年光州双年展艺术总监,和泰特现代艺术馆达斯卡普洛斯国际艺术策展人,杰西卡•摩根(Jessica Morgan)在去年的中国调研中,对当时我在时代美术馆策划展出的“厦门达达”于1986年在厦门群众艺术馆前焚烧作品的行为非常感兴趣。而这场行为也常被黄永砯描述为标志“厦门达达”诞生的第一把火。虽然作品在双年展上并未现身,但“烧毁房子”(Burning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10.31

    刘窗个展

    Robin Peckham

    做为深圳艺术界的中坚分子,从2008年来到北京后,刘窗就一直没有展出新作。所以由非盈利机构泰康空间支持的这场“51平方”展,还是带给人们些许激动和期待的。但展出的作品很少,只有两件,更多的观众尚无法从中了解其创作轨迹。但这也不失为一个了解的契机,人们可以对艺术家从公众视野消失的这段时期在创作上的动向,有个大致的了解。

    作品《无题(汗史

  • 杂志 PRINT 2010年10月

    室内: 凯瑞·扬的艺术

    茱莉亚•布莱恩-威尔森 | Julia Bryan-Wilson

    在1969年一段经常被提到的录像里,伊利诺伊黑豹党副主席弗莱德•汉普顿(Fred Hampton)发表了这样的宣言:“当我离开时,你们要记住我最后说的话,我是一名革命者,你们必须继续这样说下去。”英国艺术家凯瑞•扬(Carey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3.22

    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个展

    Travis Jeppesen

    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在布鲁塞尔的首场大型展开幕时,气氛热烈,参观的人群在糖堆前拍照留念,在高高的糖堆前,人们在欣赏这件作品时,似乎只能将其视为一场波普式的玩笑。实在搞不清楚,这些糖堆究竟有什么含义,而更重要的是,要是从中拿走一些,又会意味着什么。但通常情况下,事情发生之后才会产生思考,所以我们隐隐希望这件冈萨雷斯•托雷斯里程碑式的作品,至少能够令人们对有限性和消费主义进行一些反省。

  • 杂志 PRINT 2010年2月

    混乱的作用——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的艺术

    乔•斯坎伦 | Joe Scanlan

    还记得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 杂志 PRINT 2010年2月

    阿凡达

    提姆•格里芬 | Tim Griffin

    至今我还记得七年前第一次来到《Artforum》时的感觉,当时的艺术形势可以用一个相对简单的三角剖面来描述---认同这种说法的任何艺术杂志,都可对号入座。首先,要提到的是一些相关的艺术家、作家和史学家,对于一些人来说,艺术有一种松散的特征是已知的事实,他们希望艺术应该产生出新的方式去应对、理解周围的世界, 与之碰撞。其二,还有一些人,仍

  • 杂志 PRINT 2010年1月

    2010冬季展览预告

    纽约 New York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

    地点: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时间:3月14日-5月31日

    策展人:克劳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

    第一次碰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在

  • 杂志 PRINT 2009年12月

    2009年度十佳

    克里斯汀•马赛尔 | Christine Macel

    1. 罗曼•翁达克:回路,2009(Roman Ondak: Loop, 2009)(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展馆,威尼斯双年展)

    双年展上最好的展馆恰恰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人们的确很难注意到它,因为翁达克的伪装本领太高强了,在不动声色之间从万千作品中脱颖而出:他在展馆内部惟妙惟肖地复制了展馆外面的花园,整个艺术空间被一层郁郁葱葱的实景遮蔽起来。就这样,翁达克(和他的策展人凯瑟琳.龙贝格[Kathrin

  • 杂志 PRINT 2009年3月

    储云

    Philip Tinari | 田霏宇

    储云的“香皂作品” 成了2008年中国艺术界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传奇。在这件名为《谁偷走了我们的身体》的雕塑作品中,艺术家将很多从朋友和熟人那儿收集来的旧香皂放到一起摆在一个白色底座上。这件在最近几场展览上频频亮相的作品实际创作于2002年,第一次展出是在深圳一家商业摄影工作室里,观众只有十几个人。当时的深圳还缺乏一个当代艺术圈所需的种种虚饰。最初创作这件作品时,储云把香皂视为一种“反纪念碑”,一种非物品,其之所以存在仅仅是因为有人决定不再使用它们。那时,北京和上海名气比较大的艺术家喜欢创作更具象征意义和实体性的作品,作为对这种风潮的尖锐回应,储云不事张扬的香皂方阵于六年后在被奥运浮夸大潮吞没的首都北京突然获得了一种新的、看似匪夷所思的牵引力。

  • 杂志 PRINT 2008年10月

    洛杉矶的广告牌项目

    Julia Bryan-Wilson

    自广告牌问世以来,法律就一直对其设立诸多限制,有时甚至干脆整个儿禁止。1911年的一次法院裁决认为广告牌“毫无艺术性而且难看”,1975年的另一次裁决宣称广告牌是一种“视觉污染”,到了1981年,连美国最高法院都把矛头对准大型广告牌,称其“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采取何种形式,从本质上都应被视为一种美学病害。” 如此之类的司法意见表明政府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