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格尔·阿基米 | Negar Azimi

  • “未剪辑的历史:伊朗 1960-2014”

    今年五月,展览“未剪辑的历史:伊朗 1960-2014”在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在这场绵延不断的展览一角,闪烁着一件五屏装置。中间屏幕放映的是帕维兹· 基米亚维(Parviz Kimiavi)1973年拍摄的电影《蒙古人》(Mogholha)。影片讲述了一名虚构的年轻导演如何聚集起一帮土库曼部族民在他对电影史的超现实重述中扮演蒙古人。片中有不少令人难忘的场面,其中一个就是穿着蒙古服饰的土库曼人手持天线在气候恶劣的沙漠中前进,一边走一边吟诵一段由技术设备名称组成的连祷文:微波,监视器,示波管,等等等等。他们的吟诵构成了一首荒诞而美妙的诗歌,而与此同时,导演则在十三世纪蒙古入侵给本土带来的创伤性回忆与七十年代伊朗在国王治下完成的强力现代化过程之间建立起了某种不稳定但令人捧腹的平行关系。我不能不觉得这部影片预告了本次展览野心勃勃想要呈现的那版二十世纪史(二十世纪史有很多版本,这是其中之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未剪辑的历史”策展团队在凯瑟琳・戴维(Catherine David)——她本人就是一个组织中东地区现当代艺术展的老手,最擅长制造刺激——的带领下,试图回溯伊朗从六十年代至今的现代历史及其在视觉文化领域的反映,这可是个大雷区。因为1979年伊朗革命以及国王倒台——毫无疑问堪称上世纪伟大的政治激情戏之一——造成的一个附加后果就是,对伊朗及其历史的表征变成一个各种叙述彼此竞争的白热化战场。革命到底是一场巨大灾难还是伟大胜利?谁的伊朗?谁的现代性?正如策展团队在他们大量异常渊博的墙面解说文字之一中所述,“未剪辑的历史”旨在拆解那种认为革命——其主要领袖是一位名叫阿亚图拉・霍梅尼(Ayatoll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