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阿契

  • 开幕:王伊芙苓韬程

    没有一种我们可以直接归纳为“移民经验”的东西,但每个有过移民经验的人一定都熟悉,日常的误解如何揭示出不同的文化构造,或是如何运用幽默来缓解痛苦。什么时候去跟新邻居打招呼才是合适的?“你好吗”这个问题需不需要认真回答?如果一直拉着窗帘,会不会让邻居觉得很可疑?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是相对的,或仅仅取决于个人喜好,然而一个人对这些日常情境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难以言喻的民族属性。虽然新的文化可以当成一门科学来学,但仍有一些特质标志着我们的不同,一些关乎我们是谁、来自哪里,以及我们的外表的因素。

    中国出生,现居荷兰的艺术家王伊芙苓韬程以真实性(authenticity)以及我们如何表演真实性为素材,创作实践覆盖了装置、行为、影像、雕塑以及多种不同风格的绘画。她的作品常常触及“荷兰性”和“德国性”,对移民和归属的观察在其中与构成我们自我认知的其他核心元素(比如性别,阶级表现或我们的风格感)彼此关联。她在处理这些棘手话题时并没有采用对抗的方式,而是借助幽默和诗意来探讨文化同化和性别表达等主题,常在作品里引述艺术史、语言习得、文学(她喜欢弗吉尼亚·伍尔夫、张爱玲和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以及具身经验(比如阳光如何透过阿姆斯特丹冬宫博物馆17世纪的窗户照射进来)。王伊芙苓韬程会刻意强调个人外表和物质财产——她的作品经常涉及服装品牌,也会用衣服和纺织品作材料——这与过去五十年来的很多欧美艺术创作方式相悖,后者常常立足于理论上客观中立的观念主义以及对批判性的理性诉求。谈到她在法兰克福施泰德艺术学院(Städelschule)的导师,王伊芙苓韬程说他们的分析方法让她感到惊讶,有一位(白人男性)老师“甚至可以解释什么是美”。而在她看来,创造美的条件本质上是不可言说的,当它们被说出来时,魔咒就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