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12.14

    鲍德里亚之夜 [连州]

    可以看得出来玛丽•鲍德里亚在连州玩得很开心,她似乎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兴奋,自从开幕式的那天晚上开始她就一直挂着笑脸,有时候对着桌子上的鲜花拍照,无论谁用相机对着她,她都会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玛丽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说出了原因:“首先,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不仅是我一个人来,我还代表了鲍德里亚来,也等于是他来了。这是双倍的惊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场面的一个庆祝,一个欢庆的节日有一、两万人这么强大的场面,欧洲人很少见,所以我当然是非常高兴……”在谈到与鲍德里亚相识的那段故事时,玛丽同样毫无顾忌,兴奋得甚至有点像在说某明星八卦:“我第一次看到让,就马上爱上他了(“at once” 被重复了很多次)。”这位法国后现代哲学大师让•鲍德里亚的妻子在连州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簇拥着。

    说本次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到处充满着形而上的思考一点也不过分,总策展人费大为发动网民收集了许多关于摄影的句子,“摄影永远都是一首歌,唱来唱去都是‘你看,你看……’”、“这里有一种把自己委身于幸福的偶然性。”当然,最经典的还是出自鲍德里亚的“是书在读你 是电视在看你 是世界在思考我们 是镜头对准我们 是结果在造就我们 是语言在说我们 如此,如此…… 是时间在消损我们 是金钱在赚取我们,是死亡在提防我们”、“是摄影让我们最接近一个没有图像的世界,也就是说一个只有纯粹表象的世界。”诸如此类的短句无处不在地贴在三个展区墙上,仿佛话语也可以刺激观众的视觉。摄影师们称之为“费大为的语言世界”。

  • 曹斐:旅程

    十年对于艺术家而言可以是一个沉淀、蜕变的过程,艺术家曹斐将她十年来的创作称作“旅程”,今年年初,她在北京尤伦斯做过一次演讲,内容是关于艺术家本身的生活,以及她观察世界方式的形成。近期,“旅程”第二幕在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上演,维他命搭建的三个放映空间(黑盒、客厅、装置)循环播放着曹斐的影像作品,从1999年创作的《失调257》到2009年的《人民城寨的生活》。

    尽管曹斐作品大多数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再现),但一些作品如《人民城寨》系列已经难以用传统影像作品的语言去分析,它们实际上探讨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模糊关系以及虚拟现实改变人类传统认知方式的可能性。如果依照时间顺序来观察作品,无论是哪一创作媒介,对曹斐而言,在现实中发现、寻找或者制造世界的荒诞隐隐约约可以成为理解创作的内在逻辑。《失调257》(1999)是曹斐第一部视频作品,它以夸张、片段的方式反映了广州美术学院中一群年轻艺术家的生活,各种青春期中无法释放的荷尔蒙能量和来自美术学院的疯狂、迷茫的气质在男主人公身上显露无遗,画面本身显得比较粗糙,也许正因为并不完美的技术,反而使作品具有一种原始的爆发力。

    《牛奶》创作于

  • 贾蔼力:早安,世界!

    出生于1979年的腼腆大男生贾蔼力在面对着记者的提问时,似乎总给不出一个很确定的回答,这让那些希望得到确切答案的观众很着急。与他的作品一样,艺术家对世界的反应是敏感而直接,却又难以明确的以任何一种常规的方式表达。在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贾蔼力个展《早安,世界!》中,除了一幅幅完成作品之外,我们看到不少的创作手稿以及为创作而收集的物品,如多次出现在他绘画中的防毒面具,被涂抹过的报纸杂志,一次性成像的照片等等,它们以文献展示的方式被放在和作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尽管贾蔼力不满足于以任何一种视觉方式呈现他对世界的思考,但他丝毫不掩饰对传统绘画的钟爱。从2008年开始制作6×15米的巨幅油画《我们来自世纪》至今一直没有完成,如同一首无法停止的长诗。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制作这样巨幅的作品无论是对艺术家的画面控制能力、体能和思考深入程度都是一个极限挑战,但对于贾蔼力而言,不断补充、修改的画面的方式更加从容,一张作品没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创作仅仅意味着揭示隐藏在未完成的作品背后更多的可能性。事实上,贾蔼力的作品显示了充满矛盾的思想角力。他从前辈那里继承了熟练的油画技巧,但往往技巧又成为他与未知世界对话的阻碍,因此每当他试图制造一个清晰的形象的时候,似乎总会不自觉地对先前的想法加以否定——顺从内心隐秘而丰富的向导比制造预设的图像更有吸引力。

    贾蔼力的作品主题大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却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