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仪

  • 省城

    “去省城吃饭”——不久前,朋友圈里热议开幕当天,艺术家陈侗在广州一栋老房子的三楼“大排筵席”。传统的红色桌椅,戏谑地写有粤菜的“书法”,还有人身穿围裙推着载有广州点心的餐车,好不热闹。看似光怪陆离的“茶楼”楼下,正是本来画廊的首个展览项目“省城”。未经过度粉刷的原生态展墙上,毫无悬念地挂着一幅幅如《爱群大厦》(2016)、《金声电影院》(2016)、《石室圣心大教堂》(2016)等绘有地标性场景或建筑的作品,“SANG SHING”用的也是粤式发音,契合浓浓的广州味。有意思的是,明明在“省城外”的人看来,这些大多是被赋予了历史、政治、文化意味从而表征为具有可辨认性的权力建筑,却反向走近“省城人”的生活¬——人们每天在这些建筑前匆匆而过,各自精彩。这很广州,正如在“省城”里看展和吃饭两不误,尽是生活化的气息。

    权力性建筑给予超越现实主题得以发挥的机会,“省城”既是视觉性的,也是心理性的——绘画也好,建筑也好,都仿佛是现实的场景,但又是非常不现实的场景。“省城”是观念上凝固的时刻,画面构成了某种观看自觉,人们会在观展所到之处驻足指出“这是xx”建筑,更甚者还能道出建筑背后的故事;反过来,“省城”对于人们来说不过是个存留于心的抽象概念,建筑的细节与其周边环境需要记忆和印象的填补,这映射出每个人对于“省城”的记忆的多元——于是,展览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这不是xx”的存疑:“这不是你认得的那幢建筑”,“这不是出自画工之手的杰作”,“这不是一个展览”……多层次的反应打开了展览的可能性,可见这并非风景画那么简单。广州的风景是城市体验的外观片断,从视觉“省城”到心理“省城”,所呈现的其实是物质“省城”的镜像,在这一意义上,“省城”的镜像包含着不同观者对“省城”的复杂情感与理解。

  • 林瑞湘:遊园

    展览“遊园”的命名充满着慰藉之意,缘起于初春三月万物复苏,艺术家林瑞湘百无聊赖,既然不能出去游山玩水,唯有在意识上做一场“遊园”之旅。如果说在之前的“消浑曲”中,艺术家还能隐约察觉到自身对画面(墙面)有意识的控制,那么她在“遊园”里呈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彻底的放空状态——画笔跟随自己的呼吸,恣意所欲。

    想象仿佛从来就是一场试着逃离自身环境的思维畅游,基于闭上眼睛“出去玩”的念头,林瑞湘脑海里浮现着常日的游园之景,人们一点点地把园子的每一寸地方都踏一遍,好比人用自身的身体游园。与之相像,艺术家犹如画中的圈点,在纸张上随心行走,一种无意识的线性的游园路线经由艺术家笔下漫不经心的叠加进而漫散形成,不歇的运动所留下的痕迹最终覆盖了整个画面。一点点的行走和观看,嬉游玩味于画中的想法,无异于慢慢打开的宋人山水卷轴画——当然,由于不言自明的原因,作品无法如愿做成卷轴形制以达到观众跟作品之间的直接接触,尽管如此,观者若能跟随圈点的走势一点点“入画”游玩,亦是艺术家的期待。林瑞湘“遊园”的创作基本以单色为主,远看宛如抽象的云林山石,以“网结”的微妙方式呈现那种常态之外的虚像世界。一经近看,有如图片被放大后的像素化,又像是一群群怪诞的“菌落”,其中布满奇特斑驳的肌理。正如艺术家所言,“肌理模仿的是皮肤的触感”,作品真正触动人之处在于视觉背后的东西,透过眼睛的观看作用于人的身体或意识。一圈“游园”下来,与其他《遊园》系列的作品不同,末尾置于门口的《遊园13》(2016)分外带感,别有一种旨趣。自上而下大面积的黑色块铺开继而缓缓过渡,既是艺术家即兴所为,也是画到一半笔油耗尽,代之以透明的马克笔皴染所带出的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