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菲

  • 所见所闻 DIARY 2013.04.29

    眼花缭乱

    两个月前在纽约新出版的《杜尚访谈》(Marcel Duchamp: The Afternoon Interviews)曾一度引发微博上的杜尚热,毫无疑问,正是杜尚策略性的创作思维启发了许多中国艺术家的实践。于是UCCA的杜尚展一开幕,就吸引了众多粉丝前来膜拜。两位纽约策展人弗朗西斯•瑙曼(Francis Naumann)与唐冠科(John Tancock)在研究杜尚之余,还创造性地选取了十五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通过两个连词、一个介词加两个标点符号的复杂组合(“与/或/ 在”)把这些作品和杜尚的手提箱联系到一起。但杜尚的另一信条是打破传统,有艺术家开玩笑,杜尚若泉下有知,对自己的中国孩子们该作何感想 。

    看完杜尚展,正好赶上“集群艺术奖”(MULTITUDE Art Prize)的新闻发布暨颁奖现场。田霏宇(PhilipTinari)馆长在开场致辞中延续了他将艺术(个人)生活化的一贯风格,点出“集群”一词出自他在杜克大学的导师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的著述。然后是集群奖策展人秦思源(Colin Chinnery)和集群基金会主席Bill Condon讲解奖项由来和基金会工作。紧接着,武汉艺术总站(WH.A.T)创始人林沫汝女士在专门准备好的音乐伴奏下上台。作为较早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企业家,林女士对推动艺术发展充满热情,除了艺术总站,她的公司接下来还要在当地推出一个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