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e

  • 所见所闻 DIARY 2013.09.23

    墙上的博伊斯

    初秋是中国北方一年之中难得的好时节,对于饱受雾霾和极端天气困扰的北京来说更是如此。九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秋风熏得游人醉,万物似乎也祥和起来。

    “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在这一天开幕。这是德国艺术家博伊斯在中国的第一个大型展览,地点是花家地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的开幕式很正式。下午四点,美术馆已经站满了急不可耐的观众,但在中德双方代表登台发言完毕之前,保安严肃尽职地拦截了展厅门口跃跃欲试的观众们。

    尽管大厅里的嘈杂让人很难听清发言的全部内容,报上来的嘉宾们的身份还是让人看到了社会各界对这个展览的期许。从官方到学院,再到民间机构,博伊斯在这里看来已经获得了普遍的、甚至隆重的接纳。外交层面上,德国方面派来了驻京文化公使和歌德学院中国院长,中国方面则有文化部艺术司官员列席;德国藏家米歇尔•博格(Michael Berger)—展出作品的原拥有者,显然必在发言人之列(虽然他只是在主席台上发出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大笑并要求翻译将之翻译成中文),而中国对应的则是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和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以及民营美术馆昊美术馆的创始人企业家郑好。“昊”斥资购买了博格收藏的博伊斯作品,这也是展览最终落地中国最直接的先决条件;德方策展人为旅德的庸现和蓝镜,中国方面则有朱青生、易英两位最早将博伊斯介绍给中国读者的艺术理论学者;香港新世界集团发起的K11艺术基金会代表也作为展览协办方出现在嘉宾席上。

  • 所见所闻 DIARY 2012.01.02

    通往2012的派对

    尽管层层的寒意夹杂着欧洲和美国种种不景气的消息已陆续袭来,2011年底的北京当代艺术界依然散发着一种令人感到安全的活力和气息。12月17日,圣诞节前的这个星期六,五、六家艺术空间同时开启了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展览。

    最应和这气氛的大概要算当天下午在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王庆松个展“新年好”。进入画廊,人们发现自己已置身于某三线城市充满山寨感的游乐场:一条春节“舞龙”时常用的“彩龙”高挂在展厅上方,四周飘荡着花花绿绿的卡通气球;自行车、圣诞树、军大衣、婴儿床、大白菜、箱子、椅子等各种日常物品由细线悬着“从天而降”。整个展厅弥漫着一种故意廉价的喜感。如果没仔细看墙上的文字,我差点儿错过通往后门处的那个僻静的小展厅:一辆轮椅正在此处空对着一张挂满各种塑料小玩意儿的蜘蛛网。上二楼,这里陈列着王庆松此次展览的摄影作品:废墟、穿中山装的自由女神胸像、沾满各种垃圾的蜘蛛网、匍匐其上的士兵......这些充满象征意味的图像似乎更像是为楼下的展览提供脚注。楼下,唐人的工作人员们正忙着笑眯眯地派发糖果给客人,他们的存在狠狠地冲淡着展览文字里提到的“幻灭”感---这难道不是派对开始的地方吗?

    吴山专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的展览“Kuo Xuan”此时正在长征空间举行第二次开幕。和唐人现场的喜气洋洋相比,长征显得极为冷静。事实上,10月份开幕的“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