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纯

  • 采访 INTERVIEWS 2022.01.18

    谭婧

    广州黄边站正在展出的“乌濛嗅径”是谭婧首个个人项目。在该项目中,她继续跟随之前作品中出现过的半虚构角色——阿雄,踏上关于自我身份、归属感的探寻之旅。谭婧形容此次项目“像在谱一首更完整的曲子”,所有物件、气味、影像、甚至光线变化都是隐藏信息的音符,它们互相重叠、交错和映衬,时刻都在调动和唤醒细微的身体感受。关于阿雄的故事,就藏在随处可见的细节里,或在字迹难辨的信件内,或在晃悠镜头“出走”的路径上。展览将持续到2月13日。

    此次创作的讨论核心是个体在承受创伤时,他们的复杂性、内在的矛盾被转化成了什么,隐藏在哪里?通常关于个体的伤痛和脆弱的体现很容易被归类在失败的、弱者的叙事中,这种“有毒”的思维方式贯穿在我们的生活结构里,一个敞开、表露脆弱的人可能会遭侧目——因为这是“不受欢迎”的表达,长久下来会造成压抑和失语。我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我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极其崇拜“男性气质”的,在这种一味强调坚韧和勇敢、不允许表达负面感受的家庭氛围中生活,没有人习得面对他人甚至是自己脆弱的能力。真正触发这次创作的原因是我祖父母离世后,在追悼会上听到关于他们的描述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刺激:那些悼词之正面,叙事方式之单一和扁平,而我了解的他们是很鲜活、丰富和立体的人。祖父母作为泰国华侨在生活中流露出的复杂性,由于时代的悲剧造成的与家人隔绝两地的失落,老年时对于自我身份的困惑,和颠沛、流动经验所促成的对于归属感的追寻,都在促使我思考另一种叙事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性的探索在我这里转换成了创作的语言。

  • Knock Knock

    如展览题目“Knock Knock”(英语中指代敲门声)所示,四位艺术家用不同材料和媒介构建的各种陌生形象,共同指向了一个戏谑、活泼的动作,以及通往未知空间的意图,即用试探性的行为触碰相对宏大的命题。

    展厅入口正前方是张咏瑜为一条塑料“金鱼”精心制作的“鱼缸”:人工光源、水与空气一应俱全,只是透过玻璃箱看到的一行字——“养一条塑料的鱼,虽然它不会死去。”——暴露了反差。毫无疑问,动物(尤其是宠物)始终免不了在人类凝视下被客体化、异形化。同样的错位也出现在《天气花洒》(2020)里:电线替换了水管,光取代了水滴,介质之间的更替营造出一种微妙的荒诞感,而从中浮现的,是从未见闻过的幻象,或是脑中的潜意识?

    这种对个体被压抑的思绪、欲望或情感的暗示到刘雪宇那里变成了如同捕猎陷阱般的铁笼装置(《被允许过着秘密的生活》,2020),在冯翰婷笔下则是被卡通风格和题目文字消解掉攻击性的另类“静物画“(《轻轻地(之一&之二)》,2016)。后者的另一件霓虹灯装置《关系(一)》(2019)中交错的二极管令人联想到代表无穷的数学符号(∞)。如果说此处对时空概念的指涉被形象化为抽象符号,在张咏瑜的装置《抓紧时间》(2020)里则变成刻录的机器。艺术家拍摄不同时刻的钟表,并将这些钟表图像打印在热敏纸上,再放进机器装置,她每天通过闹钟半小时一次的提醒,远程操控机器使其滚动吐出钟表图像。时钟或许不再是时间的唯一载体,当下的动作(表演)才是对“时间是否存在”的验证。